打造幸福家庭的亲子关系战略

频道:个人亲子鉴定最简单方法 日期: 浏览:164

打造幸福家庭的亲子关系战略

建立亲子关系的策略

亲子关系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增强家庭凝聚力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以下是一些建立亲子关系的策略,包括陪伴时间、沟通交流、共同活动、鼓励赞美、尊重理解、规范行为以及解决矛盾等方面。

1、 陪伴时间

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础。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陪伴。与孩子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例如共进晚餐、一起做家庭作业、参加户外活动或者一起看电影等。通过这些共同的经历,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从而增进亲子关系。

2、 沟通交流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观点。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同时也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沟通中,尽量保持耐心和理解,避免对孩子的情感表达进行批评或指责。

3、 共同活动

共同参与活动是增强亲子关系的好方法。可以安排一些家庭活动,例如一起做饭、运动、看电影或者参加社区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

4、 鼓励赞美

给孩子鼓励和赞美是建立他们自信和自尊心的重要方式。当孩子取得进步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赞美要真诚和具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鼓励。

5、 尊重理解

尊重和理解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基石。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批评或指责,而是以引导和帮助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6、 规范行为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行为规范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规定孩子的行为要求,例如礼貌、尊重他人、完成家庭作业等。同时也要为孩子树立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教育他们。

7、 解决矛盾

在亲子关系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当矛盾出现时,要冷静处理,尽量避免情绪化的反应。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成长和提高。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时间和努力。通过以上策略,我们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理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陪伴时间、沟通交流、共同活动、鼓励赞美、尊重理解、规范行为以及解决矛盾等方面都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要素。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这些策略,为我们的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和谐。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策略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更重要的关系之一,它影响着家庭氛围和孩子的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到被爱、被关注、被尊重,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以下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策略:

1、 沟通与理解

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父母应该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应该保持开放和耐心的态度,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期望。通过沟通,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孩子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父母。

2、 共同参与活动

共同参与活动可以增强亲子关系。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户外运动、看电影、做手工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关注和被爱。同时,也可以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3、 尊重与支持

尊重和支持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支持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支持,从而增强亲子关系。

4、 建立信任与安全感

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稳定和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照顾和被保护。同时,也要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知道父母是可靠的支撑和帮助。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从而增强亲子关系。

5、 解决冲突的方式

解决冲突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环节。当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分歧或冲突时,应该采取开放、理性和耐心的态度来解决。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需求。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强调谁是对的或错的。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增强亲子关系。

6、 培养自主性

培养自主性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方面。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信任和被尊重,从而增强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7、 给予正面反馈

给予正面反馈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有效方式。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被认可。同时也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支持和鼓励,从而增强亲子关系。

8、 保持耐心与关注

保持耐心和关注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同时也要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予耐心和关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关注和支持,从而增强亲子关系。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的耐心、关注和支持。通过沟通、共同参与活动、尊重与支持等方式,可以增强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与发展。

建立亲子关系的策略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更重要的关系之一,它影响着家庭氛围和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可能会感到与孩子沟通困难,或者不知道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建立亲子关系的策略,帮助您更好地与孩子建立联系,促进家庭和谐。

一、增进理解,强化沟通

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家长应该花时间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当孩子与您他们的经历和情感时,不要打断他们或评判他们。相反,要鼓励他们,并表达对他们感受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您可以更好地了解您的孩子,并与他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二、建立信任,相互支持

信任是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基石。家长应该通过诚实、公正和一致的行为来赢得孩子的信任。在与孩子交流时,要避免使用恐吓或威胁的语言,而是要向他们传达积极的信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与他们一起成长。

三、合理引导,激发自主

引导孩子的行为和思想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榜样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重要的、正确的和合适的行为。当孩子做出错误的选择时,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提供改正的方法。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建立规则,责任意识

五、共同活动,加深感情

共同活动是加深亲子感情的有效方式。家长可以安排一些家庭活动,例如户外运动、看电影、烹饪等,与孩子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还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和技能。家长还可以通过参与孩子的学校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进一步加深与孩子的联系和感情。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时间和努力。通过增进理解、强化沟通、建立信任、合理引导、建立规则、责任意识和共同活动等方式,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尊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感情。这将为您的家庭带来积极的影响和长远的利益。

增进亲子关系的五大策略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能够营造

温馨的家庭氛围,也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然而,随着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忙碌的工作压力,家长们可能会感到与孩子之间

的联系变得疏远。幸运的是,有许多策略可以帮助增进亲子关系,让

家庭更加和谐。本文将介绍五大策略,旨在帮助家长们加强与孩子的

联系。

一、共同参与家庭活动

共同参与家庭活动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活动中,家

长和孩子能够共同享受快乐的时光,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动。可以组

织一起做饭、野外郊游、看电影或者进行户外运动等活动。通过参与

这些活动,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陪伴,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

团队精神。

二、定期沟通交流

定期的沟通交流对于增进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

的生活、学习和朋友圈子等方面的情况,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心理感受。

可以在晚餐时进行开放式的对话,或者每天设立一段时间专门与孩子

交流。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倾听他们

的心声,以建立更深入的亲子连接。

三、培养共同兴趣爱好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战略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打造幸福家庭的亲子关系战略

亲子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58已阅读

导读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更为基本、也更为重要的关系之一。在人的成长的不同阶段,亲子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亲子关系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婴幼儿期。儿童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仔细了解一下。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更为基本、也更为重要的关系之一。在人的成长的不同阶段,亲子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亲子关系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婴幼儿期。儿童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仔细了解一下。

亲子关系概述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以血缘为纽带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明显感情倾向的特殊关系[1]。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更为基本、更为重要的关系之一,是人的社会联系中出现更早和持续更久的人际关系,是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在人成长的不同阶段,亲子关系表现出不同特点。本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论述亲子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亲子关系的发展阶段

2.1婴幼儿期婴幼儿期亲子关系的建立对以后亲子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以后各阶段亲子关系的发展。

幼儿期(3—6岁),亲子关系是幼儿的主要人际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父母以其自身行为、言语、态度等特征,为幼儿提供观察和模仿的范型;(2)父母通过对儿童的行为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强化,以此改变或巩固儿童的某些具体行为;(3)父母根据一定的社会准则、规范向幼儿直接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4)儿童向父母学习,完全依赖父母,把父母当成学习榜样,认为父母是无所不能的。

同伴关系则是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地位等较为相近的伙伴间关系,比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具有明显的平等性因而儿童更容易和乐于接受其影响。随着儿童交往范围的扩大,同伴交往日益增多,儿童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心智不断成熟,对成人的权威感有所降低,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然而,这并不是说父母对孩子没有影响甚至是负影响,而只能说,这种作用的性质在此时期发生变化,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在个性的其它方面,比如兴趣爱好、对职业的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

2.3成年期

小结

综上所述,亲子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婴幼儿期,亲子关系是婴幼儿的主要的也是对其影响的人际关系。(2)儿童青少年期,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减弱,但仍占主导地位,亲子之间产生“代沟”。(3)成年期,个体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稳定和温和,子女对父母更多的表现出一种责任和义务,父母更多的表现出对子女的依恋。

领导力缺失的影响,小到看电视没有节制,没有时间规划,大到工作中碌碌无为,生活没有质量。因此,我们需要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简单理解一下领导力的重要性。。。。

[详情]

少儿口才的重要性有多大?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点就是词汇量的积累与运用,老师通过与孩子的积极交流让他们不断的积累词汇,词汇量的积累直接影响到了口语表达的能力,是表达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详情]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更为基本、也更为重要的关系之一。在人的成长的不同阶段,亲子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亲子关系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婴幼儿期。儿童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仔细了解一下。。。。

[详情]

很多朋友都对情商低的朋友很无奈,那情商低的人都有哪些表现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几条,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感兴趣的小伙伴就跟我一起来看一下吧。。。。

[详情]

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但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不小心就长大的。下面让大果情商告诉大家,一不小心从孩子变成了大人,是什么样的体验。。。

[详情]

很多孩子都有过叛逆和逆反心理,这个时候每个家长都是靠大骂,恐吓来威胁孩子,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其实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对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测试一下你家孩子的情商吧。。。

[详情]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发展三阶段模式”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打造幸福家庭的亲子关系战略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1

作为公众明星,梦鸽的一言一行似乎引发了更多的公众探讨。像她更近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时就表示,如果法院给她儿子定罪,“这不仅会造成国内影响,也会造成世界影响”。显然,这一次梦鸽为儿子的发声、辩解,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舆论风波。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讨论转向呢?我们不如从有别于视角之外的家庭治疗角度来分析此案中的母亲梦鸽。

我们大多都生活在家庭中,几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必须经过家庭的栽培和养育,有美满健康家庭的人也更容易拥有幸福满意的人生,每个人都关心如何建立并且维护健康的家庭,家庭更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生养子女,培养下一代,不论人类的本质上发生怎样的变迁,孩子始终需要依赖家庭的环境及条件长大。

我们可以还原一下媒体所描述的李双江和梦鸽的“幸福家庭”――这是一个典型的国内式独生子女家庭,家境优越,父母倾注了大量的金钱培养孩子,但李某某的现实表现并未如梦鸽夫妻所描述的那般优秀。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梦鸽的家庭满足了提供养育李某某生活的功能,但从社会立场管制家庭成员的行为表现和辅导传递文化方面来观察,梦鸽的家庭却有着重大的缺失。

回到梦鸽的家庭,虽然公众无法了解他们真实的家庭生活,但是从媒体不同角度的曝光,我们看到了一对关系非常密切的母子关系。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梦鸽身为母亲,为儿子的案件抛头露面、四处求援,也确实令人怜悯。但是作为母亲,应该给儿子怎样的爱,她却并未深思。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2

〔中图分类〕 G610 〔文献标识码〕 A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搞好亲子关系,做好有效的亲子沟通,对幼儿早期性格的形成、各种能力习惯的培养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帮助幼儿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按照我国多数的家庭情况,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即看护人与幼儿之间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潜能,培养幼儿早期性格、各种能力习惯为目标,以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亲子教育强调父母和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地沟通。

二、如何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十分复杂与微妙,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能增进亲子沟通,促使子女心理健康。那么,如何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呢?

1、 自身的提高。幼儿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幼儿的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身为人父人母,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的修养。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水平会影响亲子的关系,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更倾向用理性的方式去对待子女,理性地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很少粗暴地对待幼儿。所以,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2、转变态度。不良的亲子关系一般是由于父母对幼儿错误的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务必导致父母对幼儿的态度异常,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家长说话做事要站在幼儿的立场去想,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尊重和信任。父母和幼儿是两个个体,两者有不同的思维,父母一般是强势思维,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幼儿。

3、亲子沟通。要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建议每周沟通两到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两小时。每天晚上睡觉前,用十五分钟和幼儿说说当天的事情,说说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心事是十分必要的。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随机。沟通时,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鼓励幼儿毫无顾虑地表达,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从而形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亲子游戏

为了消除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隔膜,有效地增进亲子沟通,还可以尝试做一些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是亲子教育活动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0岁到5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的,不但可以促进幼儿身体成长,而且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的情绪。亲子游戏是教育幼儿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人和幼儿的一种交往方式,有助于亲子沟通,密切亲子关系。

1、家长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不要耍赖。玩完了要自己收拾玩具,物归原处;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玩,更不能玩得忘了吃饭和睡觉。

2、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如三四岁的幼儿离不开玩具,家长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与艺术性。可以让幼儿自造玩具和自找玩具,这样有助于发挥幼儿的智力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3、玩游戏中,家长应该鼓励幼儿独立游戏。家长应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和交往,培养幼儿玩游戏的兴趣、独立能力和交往能力。尽量玩需要合作性的游戏,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3

培养考察表

(仅供参考)

姓 名:XXX

(党支部名称以成立支部时党章全称为主,不可写简称)

说 明

一、凡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并列为积极分子的填写此表。

二、表中栏目一律由积极分子所在党支部和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负责如实、及时填写。

三、此表均应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迹要清楚。

四、凡未填写此表或发展之前临时填表者,概不审批。

五、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在未批准入党前,此表一律由党支部妥为保存,入党后将此表连同入党志愿书一并存入本人档案(农民存入农民党员档案)。

姓名

张一

半年内

2寸正面免冠照片

民族

出生年月

入 团 时间

文化程度

本科、专科、中专等(获得的更高学历)

(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时间,或填无)

单位职务

XXX公司XX经理(职员)、XX区XX社区(村)(务农)(和材料上单位职务保持一致,有工作单位的发展人员却从村、社区发展的,要提供单位无党支部证明)

申请入党时间

身 份 证

培养人

姓名

职务

说明:1.从上小学时填起;

2.起止年月前后要互相衔接;

3.“何地、何部门”应写全称;

4.“证明人”应填写更熟悉本人情况的人或在一起学习、工作的人,但不应填写本人的亲属。学校经历填所在班级班姓名,期间填辅导员姓名。

5、长时间没有工作是也要写进去,可写待业在家,对于未毕业时的实习时间不写。

家庭主要成员情况

关系

姓名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单位、职务或职业

父亲

中共党员

单位和职务要写清楚

母亲

群众

兄弟(姐妹)

群众

支委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决定

党支部盖章:此处盖章支部书记签名亲笔签字

(支委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时间)

基党委对入党积极分子情况的备案

基党委盖章党委书记签名党(工)委书记签字

(见文本资料积极分子备案报告上的落款时间)

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公示情况记载

公示

时间

(公示时长 7天)

公示

地点

群众

反映

主要

意见

公示期间未收到投诉电话和其他情况反映。

调查

核实

情况

公示期间,未收到不良反映;

(支部委员或负责党建工作的人员)(落款时间为公示结果后天)

党支

部意

党支部盖章:支部书记签名亲笔签字

培 养 考 察 记 载

(2名培养人亲笔签字)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后,半年内)

考察内容:主要考察培养对象的思想、工作、学习、完成任务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等情况,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考察。

填写考察意见注意事项

(1)要根据本人的实际表现,客观描述培养对象在培养阶段的思想、工作、学习、完成任务等情况,内容要具体,分析要深刻,避免脱离实际,应付了事,或说些空话、套话。

(2)考察意见要抓住重点,有所侧重,体现培养对象本人的特点,写谁象谁。

(3)要坚持一分为二,写出其优点和缺点。

(4)考察意见应由培养联系人填写,严禁培养对象本人填写考察意见。

(5)考察可通过谈话、分配任务、党课培训、参加党内有关活动等形式进行。

(6)考察意见是对积极分子某一阶段进行考察的综合意见,避免将考察意见写成某一次谈话的内容。

能够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我,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用心向党组织靠拢,坚持个人利益服从群众利益。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同事,职责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并且乐于助人,起到了模范作用。今后要以党员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我,用心向组织靠拢。(政治品质、思想觉悟、入党动机和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有何成绩或进步,缺点改进如何)

不足之处:在工作任务繁重时,有时存在急躁情绪,今后要制定好工作计划,把握好工作节奏。(供参考,切勿照搬照抄)

(亲笔签字填写) (日期应于考察人1的日期相同,或晚几天)

XXX同志在这半年里,积极主动学习党的有关会议精神和党章,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学习体会。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身边同事的批评。

(写清经过下个半年的培养和考察,培养对象的政治品质、思想觉悟、入党动机和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有何成绩或进步,缺点改进如何。注意,考察人2和考察人1应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评价)

征求党员和群众对列为发展对象的意见记载

报告上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时间)

主持人:(支部书记)记录人:李四

党员代表签名:

(参与意见征求的党员同志逐一在此手写签名且务必需要书记签名)(3-5人即可)

群众代表签名:

(参与意见征求的群众逐一在此手写签名)(3-5人即可)

发言记录:(供参考,切勿照搬照抄)

作上认真负责,为人热心,团结同志,我同意其加入党组织。

(参会的每个人都要发言)

支委会确定发展对象的决定

党支部盖章:此处盖章 支部书记签名亲笔签字

基党委对发展对象情况的备案

基党委盖章(此处党(工)委盖章)党委书记签名党(工)委书记签字

党支部对发展对象的公示情况记载

公示

时间

(公示时长7天)

公示

地点

群众

反映

主要

意见

公示期间未收到投诉电话和其他情况反映。

调查

核实

情况

公示期间,未收到不良反映;

作的人员即可)(落款时间为公示结果后天)

党支

部意

党支部盖章:支部书记签名亲笔签字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情况记载

何级党组织组织培训

培训时长

培训内容

学习情况

年 月 日

至 月 日

合格

附:结业证书

政 治 审 查 情 况 报 告

党支部同郭曼迪同志进行了谈话,查阅了郭曼迪同志有关档案材料,与郭曼迪同志所在单位有关人员了解了其基本情况,并对其直系亲属和关系密切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函调。

经审查,郭曼迪同志拥护党的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国内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表现较好。政治历史清楚,在重大政治斗争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政治上比较成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纪守法,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政治审查中,郭曼迪同志的直系亲属及主要社会关系拥护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政治历史清楚。

经过政治审查,没有发现郭曼迪同志在政治上存在问题,也没有发现郭曼迪同志直系亲属和现有社会关系存在影响其加入党组织的问题,同意其加入党组织,拟支部大会讨论表决。

支部书记签名: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4

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我校申报成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并成立了德阳级课题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重点研究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为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又在于家长与孩子能否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我们课题组侧重对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进行培训,主要形式是开展“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目前已经举办三期30次培训,参训家长普遍反映获益匪浅,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及亲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植入新观念,营建新关系

父母与孩子沟通乏力甚至无效,孩子对父母不尊敬、不孝顺的现象多数是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陈腐和落后,如“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打不成器”,“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权威”,“孩子的成绩是父母的脸面”,“好父母就是把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 殊不知这些观念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会削弱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伤害亲子关系。

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给家长植入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新观念,如“提升父母亲子沟通能力是人生更有价值的投资”;“用沟通滋养心灵,让真爱完善人格”;“孩子生来就具备无限的潜能”;“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别拿想象当标准要求孩子”;“温暖来自父母的尊重与关心”……这些新观念让家长改变自己的同时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如一位参加过“父母效能训练营”的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以前我奉行的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居高临下,觉得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做,不然的话就是一顿训斥。但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从参加了‘父母效能训练营’后,我学习到如何用孩子的心去看整个世界,如何了解孩子并鼓励他。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换位思考,处处为孩子着想。孩子也开始体谅、尊重我们,现在我们父母与孩子都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彼此。”

二、培训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体验

目前很多家长也能意识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重要性,也在通过学习一些有关书籍或听讲座等途径来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但不少家长感觉零散而混杂的理念与方法常令自己困惑,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感觉所学的理念与方法很难执行到位而半途而废。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采用系统主题讲座与体验式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练习—反思—的过程来提高父母亲子沟通能力与家庭教育水平,父母感觉这一培训模式很有实效。

如一位参训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培训中,老师通过以阅读、讲课、讨论、自由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对我们进行教学,让我们试着用学到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和孩子交流。通过边学习边运用,我发现孩子的话渐渐多了,自信心增强了,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乐于说给我听了,还有他的感受和评价。让我知道他平时在想些什么,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等,使我及时掌握了他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对他进行引导和提醒。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不仅需要老师的教诲,孩子自身的努力,更加需要我们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正确引导。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沟通方式,在获得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进步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

三、重视孩子的主体作用,促进亲子双向互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孩子的主体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我校除了对父母开办“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课程,还对学生举办“搭建心的桥梁”等活动课与讲座,让学生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反省自己在处理父母关系时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学生在讲座反馈中写道:

“我明白了应该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承担自己的一半责任,这样才是积极、正确的态度。” “我们要经常与父母沟通,有时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思考、理解父母,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要培养自觉性,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忧。”“我们在与父母交流时,应注重自己的态度,使自己的语气较为平缓,不要过激,要和父母将心比心,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父母意见交换。”

四、指导家庭教育个案,推动家教良性发展

如有一个女生,因为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佳等问题成绩下滑很快,还经常因纠结于与同学的矛盾而情绪烦乱、睡眠困难。女生向老师求助,老师了解到其母亲对孩子期望较高,认为孩子纠结于同学矛盾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可理喻,多次训导却无效。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与孩子有沟通和交流,母亲期望父亲能够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导中,但父亲总说:“孩子有你管就行了。”对此,老师先劝导其母亲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然后指导其多倾听孩子的诉说而少评判和教导,并与其父亲取得联系,建议他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孩子的父母听取了老师的建议。据孩子的反馈,现在母亲能常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父亲也常与孩子电话联系,倾听孩子诉说烦恼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孩子觉得从父亲那里得到很多启发,现在能够比较平和地看待与同学的矛盾,情绪和睡眠都好了很多,成绩也逐步提升。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5

关键词:父母效能团体训练;亲职教育

一、父母效能团体训练模式简介

二、如何开展父母效能团体训练

(一)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旨在让家长相互认识,明确团体目标并形成团体共识和规范。学员互动和亲职教育的成效有间接的关系,团体动力的营造关系到整个父母效能训练的成败[4]。因此,在团体活动开展之初,建立起家长之间的相互信任,促使家长形成互相帮助以满足共同的需求的意识在营造团体动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无论是首次培训的人际破冰主题活动,还是往后每次培训前的热身活动,都选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围绕相关教养主题开展的开放式讨论、团体竞赛游戏、动态热舞、家庭愿景彩绘以及引导式幻游等。

(二)主题演练

这一环节是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核心部分,同样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家长的参与性,如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经验等形式,目的是让家长借助亲身体验,激发教养反思,学会自我改变,从根源上自主解决问题。

以“角色扮演: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为例,导师提供案例:“铭铭和好朋友嘉嘉在玩耍过程中发生冲突后,铭铭把口水吐到嘉嘉身上。铭铭不仅拒绝向嘉嘉道歉,还对妈妈撒谎,否认事实。”并轮流邀请三位家长分别扮演铭铭、嘉嘉和铭铭妈妈,分别体验在不同应对策略下,孩子的心理感受以及问题行为的纠正成效有何区别。比如,有的家长可能会严厉呵斥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但是,孩子可能既不清楚被打骂的原因,又不能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而且,亲子间的关系也可能将因此变得越来越疏远。上述案例中,事件的处理重点应该是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纠正撒谎的不良行为。家长在处理过程中应以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向孩子说明,他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应该如何改正。同时,还应该引导其学会自我反省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角色扮演是一项改变人的观念行为的有效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家长能够产生共鸣,切身体会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分组讨论和经验等活动形式也同样具有角色扮演形式的效果,让家长在感同身受的体验中激发对以往教养行为的反思,达到练习沟通技巧,提高教养效能,促进亲子关系的目的。

每个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导师一般以温和的活动结束当次训练课程,例如导师梳理归纳当次主题的要点和沟通技巧、团体答疑、引导家长以冥想的方式回顾当次主题、导师针对当次主题布置作业等。父母效能团体训练注重在家庭作业环节对家长进行当次主题内容巩固。一般来说,家庭作业包括阅读相关亲职教育材料、预习下次主题内容和当次主题实操。主题实操旨在鼓励家长把握教育契机,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场景中进行探索实践,及时对所学的沟通技巧进行巩固演练,并在实际演练中不断改进。

三、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须注意问题

,虽然父母效能团体训练具有实践价值,但其存在的不足也不容忽视。如P。E。T。课程过分注重技巧,忽视了父母教养的本质,使得亲子互动变得有些技术化;S。T。E。P。课程存在隐蔽的权力使用等问题。此外,现时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课程大多由西方国家引入,中外国情和教养方式差异可能会引发价值观的冲突,增加父母效能训练实施的难度,影响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时要综合考虑国情和文化背景,对各种取向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进行去粕存精的修整。

第二,如前所述,团体动力的营造关系到整个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成败。廖永静强调,团体领导者是团体动力的关键因素,是整个团体进程的引导者和推进者。导师需要时刻察觉团体的动力和发展,为家长提供一个安全、轻松、值得信赖的环境。因此,开展父母效能训练前,对导师的挑选和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台湾国立嘉义家庭教育研究所。家庭教育学[M]。台湾:涛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12、

[2]许璐颖,周念丽。 学前儿童家长亲职教育现状与需求[J]。 学前教育研究, 2016(3):57-66、

[3]咸金花。父母团体训练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改变之效果研究[D]。 哈尔滨工程, 2010、

[4]林家兴。哪些因素更能预测亲职教育团体的效果[J]。 教育心理学报, 2010、 41(41:4):847-858、

[5]袁萍华。父母效能训练(P。E。T。)的心理学研究[D]。 南京师范, 2007、

[6]廖永静。亲职教育的方案设计:一个团体动力取向[A]家庭教育课程规划与方案推展研讨会[C].2000、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6

论文:养成教育是亲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实现途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习能力养成教育、创新精神养成教育、审美情趣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要遵守严格,持之以恒,“苦练”与“趣练”相结合的原则。养成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榜样法和训练法。

一 亲职教育与养成教育

亲职教育这一称谓为西方诸国20世纪三十年代所倡导,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家长教育”或“家长的教育”。我国台湾学者译为“亲职教育”,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亲职教育是从家庭教育演变而来的新概念,但二者又有所差别,亲职教育是通过教育和学习的方式,而使父母成为称职父母的角色,并协助父母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需要,了解子女不适应的行为,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它包括了父母的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两个方面。简而言之,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使为人父母者明了如何尽父母职责与职份的教育。亲职教育是归属于成人教育的范围,因为父母都已成年。此外,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由社会来教育其家长,有时又被列为社会教育的范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家长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亲职教育水平的素质提升。尤其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亲职教育体系正在形成特色,为当今世界各国教学者所赞赏,符合教育起始于家庭、形成于学校、完成于社会的终身教育的亲职教育的走向规律。

亲职教育是终生的功课,因为在家庭每一阶段,亲子关系面临的挑战不同,亲职教育水平要求亦不同。社会发展加速度,家庭教育常处于焦虑与矛盾之中,既想依恋传统又欲追新,如何处置,只有接受亲职教育,使之明了追新求异并非丢掉传统,只有学会因时空改变需求必须相应做出调整的本领,才能不辜负新时代赋予父母肩上的神圣使命。当今许多家庭教育的困惑迫切需要亲职教育的推行,真正从根本上提升家长的亲职教育素质,这也是当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

亲职教育的落实在于学习者愿意面对亲职教育的挑战,明了处理亲子关系中亲职教育水平的主导地位,明了任何教育过程学习者都是接受人格先于接受观点的规律,如何使子女先接受你这双亲的人格,而后接受双亲的各种教诲。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巧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作大人来考虑,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把孩子当作朋友,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

养成教育是亲职教育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搞好养成教育也是搞好亲职教育的极其重要的途径。那么什么是养成教育呢?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洛的伟大。”亲职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命运取决于性格,性格又取决于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蕴涵了足以改变孩子一生命运的巨大能量。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倾向。习惯形成是指长期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模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习惯具有后天性、稳固性、可变性、自动性、下意识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履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常常让孩子受益终生,坏习贯往往使孩子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二 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养成教育要序列化,因为孩子成长是个有序的过程。任何一个孩子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妨碍孩子成长。所以在教育中,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安排内容。养成教育是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培养什么习惯,用什么方法培养,都要事先计划好。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教育空间都要按科学序列安排,使其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为了克服养成教育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必须制订序列化方案。制订序列化方案的依据有两条:一是国家和未来社会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二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

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一)心理养成教育。心理养成教育,这是养成教育首要的基本的任务与内容。人的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的提高,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相当的条件下,成功的概率更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心理方面的养成教育就重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孩子心理的结构特点,家长应主要从四个方面养成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一要注意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二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动机、意志、情感、信念等;三要鼓励孩子自尊、自重、自爱、自信,培养其自我意识;四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气质和个性品格。

(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这是心理养成教育的必然结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训练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基础和前提,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孩子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一要用社会的标准来规范孩子,二要用时代的要求来衡量孩子,三要继承并且发扬国内及民族和家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能力养成教育。是否会学习可以说是素质教育成败的一个观察口,因此,家长应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考试,尤其要注意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能力。

(四)创新精神养成教育。这是心理养成的一个内容,但又不能把它看成简单的心理品质。“推陈出新”、“求异思维”、“化腐朽为神奇”,培养孩子的挑战精神,是时代赋予当今教育的一项新鲜活泼的内容。

(五)审美情趣养成教育。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对促进孩子智力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家庭的审美情趣养成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一般孩子存在的对艺术的不同程度的神秘倾向,导致了对艺术学习的生疏和畏惧,家长应该通过自己高雅的审美情趣去引领孩子走向高雅、和谐、美好。

三 养成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养成教育的原则

1.严格遵守,不能放松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任何训练的过程都是痛苦的,即使孩子不愿意,也要鼓励他咬着牙坚持下去。

训练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好的习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问来巩固,不可能一蹴而就。严格的训练要避免情绪化。千万不要一高兴就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或者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对一个小细节斤斤计较。没有相当的磨炼,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

3.掌握“苦练”与“趣练”相结合的原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但要养成好习惯,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则是一个十分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更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矫正起来颇有些“难于上青天”的味道,要克服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不少人半途而废,功亏一篑。虽然如此,我们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训练,如果孩子光是苦练,过不了多久就会感到厌烦。所以,不妨“苦练”与“趣练”相结合,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

(二)家庭养成教育的方法

1.榜样法。l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孩子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他也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他们以英雄人物、伟人、智者、科学家等为榜样,就可能找到动力和方向,成为有用的人;当他们结交小人、盲目追星、盲目攀比、从父亲那里学会吸烟等,结果将非常糟糕。父母自身给孩子树立榜样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父母不管做什么,不管有意无意,对孩子都是榜样。孩子更善于模仿,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小节,言行举止不当,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2)欲正人,先正己。就是说,父母要求孩子做到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一个言而有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孩子,一个邋里邋遢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喜好整洁的孩子。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习、生活,都应该先用同样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再去要求孩子。否则,让孩子做这做那,自己却得过且过,孩子怎么会愿意听你的话呢?

(3)身教重于言传。很多时候,孩子更愿意看看父母足怎么做的,而不是听父母说。因此父母更好少“说”多“做”,父母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比如要教育孩子诚实,父母首先做一个诚实的人,比说一千遍、一万遍的大道理有用得多。父母身体力行,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而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好的榜样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把握好交往的“度”,找到合适的榜样呢?

(4)全方位了解孩子,跟孩子交朋友。父母要明确: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在哪些方而有待改进?对什么更感兴趣?比如孩子在清洁卫生方面有待改进,不妨让孩子交一些卫生习惯很好的朋友作为榜样;孩子喜欢阅读,不妨让他们与那些同样具有阅读兴趣的伙伴多交往,在交往中交流读书心得,等等。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对方的情况。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通过他的家庭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朋友。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应轻易反对孩子的正常交往,不过很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与“好孩子”多交往。但是,孩子的衡量尺度可能和父母有所偏差,但他们的意见也值得考虑。如果孩子不听父母的意见,父母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他们好。一般而言,父母觉得孩子的朋友坏,无非是因为他们身上缺点较多,怕他们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完全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说明自己的担忧,表明立场,只要态度真诚,孩子是会考虑父母的意见的。其次,可以见见孩子的朋友。也许你并不喜欢孩子的朋友,但硬要强行阻止他们交往是不好的。你可以请孩子到家里来,近距离地了解他,然后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给孩子的行为加以指导。

(5)为孩子规定一些行为原则。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有限,而父母又不可能一直跟着他们,所以,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比如,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可以请朋友到家里来玩,但是不要随便翻家里的东西,要往意用电安全,等等。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7

关键词:戒备心理; 展现自我; 竞争意识; 信息网络; 评价策略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得以健康成长的主要场所。建设好一个班集体,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历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亲近、了解、研究学生

爱是相互的,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班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关心孩子,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近和爱,这是班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我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但在交流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在与我交流过程当中,有一种戒备心理,很难使他们说出心里话。因此我就让全班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把自己更想说的心里话用文字的形式写在日记本中,每周五把日记本交给我批改。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使我对全班学生的思想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我还对全班学生的家长姓名,文化次,教育子女的方法进行逐一登记分析,找到他们亟待纠正的弱点,研究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以便对他们“对症下药”。

二、班应善于展现自我,树立威信

班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对班崇高的威信,那么你的教育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班委会的组建和班干部的培养

一个班集体的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是班的“左右手”。有许多班级事务,班不必事事亲自过问,可大胆地交给这些“小助手”、“小秘书”去处理。因此只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工作才能从繁重走向简单和轻松。

班应该选那些具有较强的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干部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必须精心培养。其一,班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五、协调与各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班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须与各授课教师和家长进行广泛接触。目前有些家长只管孩子的吃穿,不问孩子在校的情况;有的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好,不要求其他方面的发展,这些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班必须力争本班各任课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可利用家长会,家访和电话等方式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耐心做家长工作,引导家长多关心孩子,多鼓励孩子,较全面的要求孩子,以便孩子健康成长,适用社会需要,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统一起来。

六、建立合理的评价策略

亲子关系如何培养篇8

(一)家庭教育定义

关于家庭教育的界定每个学者因其角度不同而不同,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家庭教育的深入研究,家庭教育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采用了邹强在国内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中提出的家庭教育概念“,家庭教育是指在人类社会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主要是父母对未成年人子女)的一种教育和影响活动,它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自觉的或非自觉的、经验的或意识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多重水平上的影响,也包括家庭环境对其成员产生的无主体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目的

二、文献回顾

随着人类家庭文明形态产生和确立,家庭教育活动也随之产生,我国学者在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基础上,积极地探索与思考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一)国内思想对家庭教育启示的简述

(二)国外思想对家庭教育启示的简述

三、萨提亚基本三角关系理念

(一)萨提亚的基本信念

萨提亚相信每个人都是由相同的生命力量所组成的,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永远根植在我们的心底,我们培养的是如何去发现它、承认它并体现它,达到表里一致。这也正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更终的目标,而这一艰难旅途的就从更初的基本三角关系出发。

(二)萨提亚基本三角关系理念

从我们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了某个基本三角关系的一部分:父亲、母亲和孩子。“我们日后感知世界的方式更初来源于这个基本三角关系,它对我们也是更具影响力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中长大。因此,萨提亚对个体的原生家庭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萨提亚提出在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信息,没有任何保护,我们会通过照顾者的呼吸、触摸和各种动作中进行学习,相反,照顾者也会通过我们的哭喊来揣测我们的需要,正是这样的互动,孩子的脑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就不加区别的积累起来了,形成了有关自我的意象。当我们在学习走时所获得的经验,会持续巩固和强化自身的躯体感受。在这些早期阶段,我们需要外界来肯定自己,在我们做一件事时,父母会根据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经验肯定或者否定我们并传授给我们知识。正是这样的反复实践,我们了解到什么事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如何与他人交往,以及对自己的期待等等。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这样通过非自觉地、意识地,无形地把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传授给孩子,教给孩子行为的准则,在这个由三个人组成的学习情境中,孩子有了或高或低的自我体验,孩子形成了自己的身份。个体在更初的基本三角关系中的经历可能会对他产生持续的影响,长大之后的我们,也许不需要旧的应对方式也可以很好地处理问题,但有的模式在我们生命中已根深蒂固,这就可能导致我们出现情绪困扰、内心困惑,更终引发心理问题。

四、个案分析

案主,女,23岁,大专生毕业,现于家所在城的一家公司从事会计行业。父母经商,家中有三个孩子,姐姐、弟弟和她。案主从小就不喜欢父母,对家庭没有归属感,现在总想离开这个家,经常闷闷不乐的。案主在儿童时期中得知自己曾有被父亲送走的经历,案主并没有区别信息的能力,父亲也没有给予正确的解释,使得案主得不到父亲的肯定,觉得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产生低自尊的体验。父亲年轻时的经历使其觉得应该对孩子严格管教,以实现他早年没有达到的愿望,所以父亲采取了强制性教养方式,规定案主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案主的一切事情都必须在父亲的掌控之中,案主一旦有自己的声音就会被打压下去,案主从小到大没有得到父亲的一句赞扬和认同。母亲也是站在父亲一边,经常说案主的不是。经过反复的实践,案主很快地发展出了应对父母的一种比较安全舒适的反应,即不向父母说关于自己的感受,因为案主始终觉得那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案主对于改变现状的方式采取了逃避式的应对方式,即离开这个家,案主不愿意改变,她觉得自己没有勇气和能力去改变。这正是萨提亚所说的那些应对方式存在问题的人,常常会是因为缺乏自我价值感到遇到困难。这个家庭的基本三角关系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案主的父母处于权威地位,没有看见案主自身的价值,忽视案主的个人感受,不让案主有表达自我的机会,使得案主感受不到家庭的爱,不能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压力面前不能很好应对,而是采取逃避的消极应对方式,没有达到表里一致的健康状态。

五、萨提亚基本三角关系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通过萨提亚基本三角关系的介绍和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萨提亚所提倡的合理的基本三角关系对于实现家庭教育终极目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首先,父母应分析自己的原生家庭的互动模式。萨提亚认为家庭中三角关系的互动常常是可以重复父母双方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家庭模式,即便这种模式是功能不良的。在互动过程中,遇到不良的互动时,如果父母不愿意改变,继续维持着原有的家庭模式,那么这样的问题解决方式不改变,问题也就解决不了。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模式是如何的,分析自己与父母是否有矛盾,矛盾的根源在哪里,采取行动积极地去处理和改变,以防同样的问题不自觉地出现在未来的家庭教育中。其次,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首先更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到自己与孩子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平等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相信孩子的内在潜能。每个孩子都是有其自身的价值,是有能力去面对一些事情的,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导孩子如何去做,而不是一味地用父母的权威性去要求或者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父母总是这样按照自己意愿严格要求孩子,那么孩子会渐渐地丧失自我认同,对自己的认识完全来自于他人的准则,内在的自我价值无法被挖掘,产生低自尊的体验。第二,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会认为孩子生活阅历少,对很多事情都不懂,所以自然地很少让孩子发表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意见。这样做往往抑制了孩子表达内心想法的愿望,阻断了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途径。家庭是一个给人以安全感的地方,可以自由地感受自我和体现自我,家庭也是我们从小开始体验自我价值的源泉。父母可以通过询问你觉得某某事或物怎么样,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或者提供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其学会发现自己的内在需要并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那么他在对待其他人的时候也会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容易接纳他人。

达尔文说过:生存下来的也许不是更强大的生物,也不是更聪明的生物,而是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心理学家达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更重要因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人脉,不是天赋,而是一个人坚韧不拔的能力。

这些学者先哲们所传达的含义,都指向了一个与我们人生息息相关的因素——心理韧性。

今天的孩子们物质世界丰富,生活环境平稳安定,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备的压力应对机制。如今,面对孩子们不断出现的心理问题,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越来越需要重视孩子心理韧性的培养。

什么是心理韧性?

所谓心理韧性,指的是在遇到困难、逆境、创伤、灾难等重大压力源时,人们能够良好应对的过程,也被称为抗逆力、抗挫力、复原力、回弹力等。心理韧性是人应对与战胜挫折和逆境的心理力量,也是反脆弱更核心的能力。

心理韧性源自人类的适应系统,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中。心理韧性是可以变化的,会随着在不同事件中积累的经验而不断提高。因此,在培养孩子心理韧性时一定要意识到,这种能力是孩子天然就有的,只是它并不是一个稳定值,会受先天和后天的共同影响,一生中都在动态变化。

有专家认为,高韧性的孩子具备四大特质:

社会竞争力,包括与他人建立积极关系的能力,灵活、有同理心、有幽默感、有好的沟通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既可以找到解决方法,会做计划,也会寻求他人帮助的能力;

自主性,指自我独立和对自己的环境有掌控的能力;

目的性,指自己有目标,对未来充满希望。

孩子的抗挫力差,与父母的这4件事有关

为人父母,我们一方面为孩子遮风挡雨,担心他以后吃亏受伤,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养出一个禁不起风浪的孩子,因此在实际的育儿过程中,时常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孩子只需在真实的生活中摸索,就可以逐渐建立起坚强的内心。遗憾的是,很多时候,父母不经意的行为和干涉,反倒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脆弱,尤其是下面这4件事。

有的父母对孩子从来不吝啬夸奖,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夸到“点子”上。

不少父母无条件地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夸:“宝贝真棒!”“你真聪明!”这让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全都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形成不正确、不清晰的自我认知,某次失败之后,玻璃心就开始了。

所以夸孩子,大人们也要真诚,把孩子做得好的细节和过程说出来,拒绝笼统、夸大。

2、过于敏感的回应模式,代替孩子消化挫折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一些父母对孩子安抚迅速,过度的帮助和爱护,悄无声息地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搭的积木房子倒了,在孩子放声哭之前,我们给他重新扶起来;孩子和小伙伴吵架了,我们立刻上前帮他解决矛盾;孩子打不开箱子,我们连忙走过去帮助他,一分钟的思考都不肯留给他……这种过分关注,导致孩子们错过了战胜挫折的机会,他们越来越不习惯适应失败的痛苦,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总是好的结果。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大量试错,在这些小事中,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观察并选择更佳策略,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孩子就会探索出自己能力的边界,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

3、用“代劳”行为暗示孩子的无能

逆商理论提到,逆商是由四个维度构成:Control(掌控感)、Ownership(担当力)、Reach(影响度)、Endurance(持续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控感。

拥有强大掌控感的前提,是坚信“任何事情都能做到”,也就是孩子们口中的“我可以!”这种自信是在孩子成功做成一件件事情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反应是“我不行”,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过度代劳有关。

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有时候都舍不得孩子去尝试真实的生活,能帮他做的,就尽量都替他做了,只要大人在场,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的几率就减少,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成长中的挫折体验,习惯依赖,也越来越脆弱。

过多代劳的潜台词是:“靠你自己是做不成事的,没有我们,你不行。”它更终抹杀的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等到哪天需要孩子自己面对问题时,他就会手足无措。

4、父母对成功的定义,让孩子失去看待输赢的平常心

白岩松在白说一书中,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2012年,他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会报道,伦敦奥运会更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

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

这句话很正常,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孩子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更常强调的是成功,比如比赛赢了有多风光、考试得了有什么奖励,鲜少告诉孩子:输了怎么办?失败了怎么办?又该怎样去面对?

我们和孩子谈失败、谈困难,实际上就是为了把这些东西变成孩子成长垫脚石,而不是拦虎。好的教育,一定要教孩子认识挫折和失败,让他不会长时间沉溺于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中,自暴自弃。

不被“输”所局限,能够理智地看清事实本质,并能采取相应行动的高挫折商,是孩子内心强大的体现,也是孩子未来能“赢”的关键。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

1、给孩子植入“成长型心态”

人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心态,一种是固定型心态,另一种是成长型心态。拥有固定型心态的人认为:人的智力、能力和品性是天生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因此成功取决于人对自己天分的展示。拥有成长型心态的人则认为:人的智力、能力和品质是可变的素质,是可以发展的潜力,成功取决于人的实践和努力。

因此,我们在表扬孩子时,不要表扬孩子的聪明,而要表扬孩子的努力。表扬孩子聪明,我们给他植入的就是固定型心态。持有固定型心态的他们会特别看重输赢,因为他们需要一直证明自己是聪明的,如果不能如此,他们就会退缩,回避挑战,于此以来,也就很难取得成长和进步。

表扬孩子的努力,我们就是在给孩子植入成长型心态。具备成长型心态的孩子,会认为事情做得好不好,取决于他们是否努力,与自我无关,因此他们会不惧怕挑战和失败,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因此,要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们要表扬他的努力和进步;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你只是尚未做到”,隐含的意思就是“你能做到,只是目前还没有做到而已”。

2、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教给孩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让孩子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因为如果孩子感到不知所措或绝望时,通常是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的,但是如果他们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那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尝试充满信心。

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步骤分为4步:

步:说出问题而非责备

第二步:想出多种解决方案

第四步:选择一种更佳方案

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用这4步方法,来帮孩子打开解决问题的思。

其次,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步骤后,我们就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无法提出解决方案时,我们可以帮他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案,但是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例如:孩子写作业总是拖拉,那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我发现你更近写作业总是拖到很晚,你能先规划一下时间吗?”如果孩子说不能,那我们可以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孩子自己一步步学会合理规划时间。

更后,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付出的努力。当我们发现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和付出的努力时,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

3、“制造”让孩子受挫折的机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挫折教育,也是造成许多孩子心理脆弱、情绪易失控、逃避问题甚至轻生等现象的原因。

家长可以人为“制造”一些让孩子受挫折的机会,比如鼓励孩子参与各类比赛、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面对一些挫折,这时候家长便可以适当让他们独自面对,独立解决困难,提升他们的抗挫折力。

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挫折教育”和给孩子“挫折”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帮助孩子在挫折中看见和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而后者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一味地强调“挫折”,忽视挫折背后的成长,反而会挫伤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

心理韧性虽然是属于心理面的能力,但是却和我们的身体素质、生命活力有着极大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就很好地说明了强身健体对磨炼意志,提升心理韧性的重要价值。实际上,体育的重要价值在今天还远没有被重视,体育有着健体、舒展、强心、壮志等重要作用,对包括心理韧性在内的诸多品质有着良好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体育运动中的不服输、不气馁,失败了再挑战等优秀品质也正是提升心理韧性的重要径。

5、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充满爱的关系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有价值,有人爱,那么他就有走出自卑、勇敢成长的力量。因此,在教育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孩子愿意选择坚强、愿意勇敢挑战的内在力量。

在今天,“好关系就是好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好的关系能让孩子在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中勇敢前行。

亲子关系中有两个关键性因素:孩子的需求和家长的要求。根据这两个因素,我们可以将亲子关系划分为4种类型:

第1种:父母不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只顾提自己的要求。

第2种:父母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却不提任何要求,也就是常说的溺爱和放纵。

第3种:既没有需求也没有要求,也就是“没人管”,完全忽视了孩子,这种忽视有时候也可视为一种冷暴力。

第4种: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既满足孩子的需求,又合理地提出要求。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建立第4种亲子关系呢?建议大家尝试LEAD方法,它包括4个步骤。

积极聆听(Listen)。听完孩子的讲述之后要思考,孩子讲这个事情所反映的内在需求是什么?在聆听的同时,也是鼓励孩子抒发自己的情绪,恢复理性的状态,这本是就是一个增加心理韧性的过程。

界定问题(Explore)。听完以后要跟孩子一起讨论他所说的内容,利用引导性的提问,让孩子尝试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觉得问题到底是什么。

分析可行办法(Analysis)。先让孩子说出可行的方法,家长帮助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让孩子有选择解决方案的空间。

行动(Do)。有了讨论结果之后,就大胆地鼓励孩子去做。

除了上述几点,还有一点也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家长本身的行动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潜意识中模仿的对象,我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逆境时是如何表现的?我们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吗?如果在面对挫折时,家长自己的情绪都很难控制,孩子的情绪也会如此,因为他们看到了你的样子。

更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心理韧性作为一种能力相当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无限夸大它的作用。一个人的心理韧性再强大,也可能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甚至有被压垮的时候。因此,我们也不能把一个人的放弃行为完全归结为心理韧性不足,生活是复杂的,要允许自己或他人“撑不下去”,学会放弃、学会求助。

心理韧性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但归根到底是战胜自己,和自己和谐相处。也只有在“拿得起也放得下”的收放自如中,我们的心理才能真正地保持强大而不失韧性。

祝愿每个孩子和大人都能够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案例名称:“家有二宝”二胎家庭亲子关系调解个案服务案例

站点名称:文昌社会工作服务站

案例简要描述:服务对象在妹妹出生后,产生情绪心理落差,无法得到纾解,从而情绪低下,不愿与父母交流。有时甚至因为“突然的失爱”感觉导致一些行为表现古怪,有时会躲避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有时还会变得烦躁不安,在社交及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相关障碍,有一定的小暴力行为和攻击行为。社工运用同理心、鼓励、支持、自我披露等专注技巧,引导服务对象重建自我认知,改善其家庭沟通模式,促使其转变。

文昌社工站:孟庆娟、李兴悦、孟雪芳

“家有二宝”二胎家庭亲子关系调解个案服务案例

一、背景介绍

(一)服务对象情况

二、预估分析

(一)问题呈现

服务对象在妹妹出生后,产生情绪心理落差,无法得到纾解,从而情绪低下,不愿与父母交流。有时甚至因为“突然的失爱”感觉导致一些行为表现古怪,有时会躲避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有时还会变得烦躁不安,有一定的小暴力行为和攻击行为。

(二)问题分析

1、个人方面

服务对象轩轩自从妹妹出生后,家长注意力和关注点更多是在妹妹身上。在前期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发现,服务对象在一下方面存在问题:

(1)独立性下降:不愿独立完成作业或其他能做的事情,能动性较差,需要家长陪伴共同完成。

(2)自我价值感降低、自我意识倒退:经常自我否定自己,同时认为父母更爱妹妹,经常询问父母是不是不爱我。用哭闹来发泄情绪,心理安全感缺失,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和关注。

(3)在人际交往及朋辈群体支持网络建设方面,由于心理落差原因,进而影响孩子一定的心理障碍和社交缺乏,不主动与别人接触,容易与同学发生争执,与父母沟通也不及时。

2、家庭方面

2023年自二宝出生后,服务对象心理方面出现落差,父母要把部分的爱与关注给到妹妹,从而轩轩感受到自己受到冷落和忽视。父母忽视了对大孩与二孩之间的交流互动管理,经常性说教型教育,过于强调自己的话语权,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家庭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社会面

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的社会背景下,服务对象宏观系统缺乏二胎家庭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帮助二胎家庭成员适应新的家庭环境变化。

(三)需求分析

1、心理辅导需求

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家庭中新生命的到来并不是来“争夺”独属于自己的爱意,分割了父母之爱,帮助服务对象做好情绪自我调试及纾解工作,缓解其暴躁易怒、嫉妒敏感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其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2、提高自我认同感及效能感需求

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性鼓励服务对象,培养服务对象的能动性、自我效能感及认同感,满足其被尊重的需要。

3、家庭亲职关系辅导需求

改善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为服务对象创造积极向上、充满爱的家庭环境,细化家庭监护职责,帮助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家庭环境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促进儿童全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

1、理性情绪治疗法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都受到自身信念的影响,服务对象的一些非理性信念使服务对象的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社工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树立理性信念,正视情绪问题,纾解缓解不良情绪的影响。

2、家庭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人问题的诱因不仅是个人,更是与整个家庭有关,与家庭系统有关。家庭互动情况,家庭沟通交往方式,家庭环境氛围等都是影响家庭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社会工作者还要介入服务对象家庭关系,着重帮助服务对象家庭认识到现有不良的家庭沟通方式,提升服务对象的自尊感,帮助服务对象理性客观的对待二胎,认同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走出因二胎产生的心理困境。

同时,改变家庭沟通模式,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的“冥想”和“家庭重建”的技巧,帮助家庭成员改变消极的沟通模式,使家庭成员能够将良好的沟通方式运用到生活中,从而使服务对象情绪得到较好的控制,身心更加健康。

(二)服务目标

1、目的

提高服务对象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及时纾解不良情绪;改变家庭互动模式,提高家庭沟通能力,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2、具体目标

(1)改善家庭沟通模式,构建和谐亲密的家庭氛围;

(2)服务对象能够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3)改变亲子互动模式,改善亲子关,系重建新的家庭规则。

(三)服务策略

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入访谈收集服务对象相关资料,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为理论指导,对服务对象开展个案工作,进行专注介入。将服务对象问题放入到家庭环境中,注重解决问题与预防问题相结合,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个案实务介入工作。

工作进度:

本次个案预计开展4次活动,针对目标开展对应的家庭教育指导、亲子活动、朋辈群体小组等相关活动,帮助服务对象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改善服务对象家庭沟通模式,提高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能力及自我效能感。

四、实施过程

(一)个案初期阶段

目标:建立彼此接纳、互相信任的专注关系,了解服务对象轩轩目前存在的心理困境,确定服务目标,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

主要内容:社工首先通过微信与服务对象母亲了解服务对象大致情况,在线下周六课堂课下时间转换身份,与服务对象建立彼此接纳、相互信任的专注关系,站在服务对象轩轩角度,运用平等、尊重、关怀、同理心等专注技巧与其沟通,真正做到接纳,了解其目前存在的心理困惑,协助服务对象梳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状态,共同制定服务计划。

由于服务对象轩轩之前经常来参加周六课堂,与社工关系比较亲近,有较好的感情基础,在个案介入过程中较为配合工作,专注关系建立较为顺利,服务对象态度相对积极配合。

秉持双方协商、共同参与原则,与服务对象轩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排序,首先缓和矛盾,与父母互相理解。

(二)个案中期阶段

目标:介入服务对象家庭系统中,引导服务对象与父母建立正确的亲子互动和沟通模式。培养锻炼服务对象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正确自我认知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主要内容:通过入户走访观察等,发现服务对象家庭系统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在引导服务对象改变的同时,也帮助其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改变家庭互动模式,从而更好助力服务对象的成长和改变。在此次介入结束,服务对象及其父母都表示会积极改变沟通模式,父母要及时像其表达爱意,改变一味的说教,服务对象轩轩表示会理解父母,并担负起自己小哥哥的责任,帮助妈妈一起照顾妹妹。针对服务对象情绪管理控制问题,社工通过提供同理心、信息、举例引导等方式引导服务对象意识到与家人沟通及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在周六课堂中,增添朋辈互助支持小组活动,培养正确认识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轩轩也表示很多时候也知道自己这样表达不好,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社工的引导与同理心分析,轩轩逐渐回忆起家庭的温馨时刻,与妈妈一起照顾小妹妹,逗妹妹玩耍等,同时通过和引导分析的方式,让其认识到与家人及其他同学相处交流的技巧。

(三)个案后期阶段

目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帮助服务对象家庭重建沟通模式,处理离别情绪并结案。

五、案例评估

以目标及需求为导向,针对个案中服务对象所要达成的目标进行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效果评估是针对服务介入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服务对象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的程度,以及实现服务目标的程度等。

过程评估是针对服务介入的具体过程进行的评估,包括服务运用的策略、方法和技巧。

在本次个案中,社工可采用询问法、观察法等定性分析方法,在个案介入前期、中期、末期分别了解服务对象的状况及其改变,并记录其变化。同时在评估过程中,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让服务对象看得到自身的改变,不仅能更准确地反映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通过参与评估,服务对象也能看得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向,本身就构成了服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初期评估

由于服务对象轩轩之前经常来参加周六课堂,与社工关系比较亲近,有较好的感情基础,在个案介入过程中较为配合工作,专注关系建立较为顺利,服务对象态度相对积极配合。

(二)过程评估

通过多次的心理倾诉环节,轩轩逐渐开始主动向社工倾述,适当地向社工表述内心想法。社工利用鼓励等方式,提高轩轩的自信心,培养其正确认知能力及情绪调控能力。

在引导服务对象改变的同时,也帮助其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改变家庭互动模式,从而更好助力服务对象的成长和改变。服务对象及其父母都表示会积极改变沟通模式,父母要及时像其表达爱意,改变一味的说教,服务对象轩轩表示会理解父母,并担负起自己小哥哥的责任,帮助妈妈一起照顾妹妹。

(三)结案评估

六、专注反思

(一)服务策略

此次个案社会工作服务聚焦二胎家庭大孩不良情绪问题,针对服务对象具体需求,从个人及其家庭环境着手,改变家庭沟通模式,改善亲子关系,改变服务对象现状。

1、由于服务对象年龄特性,在服务过程中,社工要耐心倾听,适当引导,帮助服务对象澄清自身问题,积极做出改变,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社工要善于发现服务对象优势,以优势视角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时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促进服务对象成长。

3、针对二胎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将个人问题放入到原生家庭中,注重解决问题与预防问题相结合,实现多方同成长。

(二)服务伦理

社会工作理念下的人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个体,在开展个案服务时,要运用“人在情境中”理论,将其放入其所处的环境中进行介入干预。同时社工要坚持平等的服务关系,引导服务对象接纳社工介入问题,并继续沟通正式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建立的四个模式”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打造幸福家庭的亲子关系战略”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

网友留言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