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梁启超: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梁启超的教育智慧)

频道:个人亲子鉴定最简单方法 日期: 浏览:173

亲子关系梁启超: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梁启超的教育智慧)

1、介绍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是一种通过比较被鉴定人的DNA序列,来确定其与被检测人是否存在亲子关系的科学方法。亲子鉴定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开始利用DNA分析技术进行亲子关系的确定。亲子鉴定主要应用于学、医学遗传学、亲子关系确认以及亲子关系解决等领域。

2、亲子鉴定的提出者

3、亲子鉴定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亲子鉴定方法逐渐从血型鉴定发展到了基因分析鉴定。现代亲子鉴定主要通过检测DNA序列上的特定基因位点,进行比对和分析来确定亲子关系。这种方法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已成为现代亲子鉴定的主要方法。

4、亲子鉴定的应用

亲子鉴定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

学:用于案件中的亲子关系确认,如确认嫌疑人与受害者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确认:用于亲子关系的确认,如寻找失散多年的亲属。

亲子关系解决:用于亲子关系的解决,如离婚后对子女的监护权争议。

亲子鉴定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为解决亲子关系的疑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选择亲子鉴定机构时,需要选择专注的基因检测平台,如鉴定头条,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单项选择题X 纠错

A。共同控制、父母控制、儿童控制

B。父母控制、儿童控制、共同控制

C。儿童控制、父母控制、共同控制

D。父母控制、共同控制、儿童控制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A。智力低下

B。社会适应良好

C。有人格障碍

单项选择题

A。有轻、中度心理冲突和矛盾的正常学生

B。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

C。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良好的学生

D。有人格障碍的学生

单项选择题

A。橡皮圈疗法

B。想象厌恶疗法

C。棉花糖疗法

D。电击厌恶疗法

单项选择题

A。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B。思维缺乏灵活性

C。由抽象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D。思维缺乏批判性

单项选择题

A。乐观开朗

B。学习成绩很差

C。自我自尊,抗拒批评

D。极度自卑

单项选择题

A。不一定自愿,有时是被强迫来参加的

B。具有改变自我现状的强烈需求

C。愿意与他人交流

D。能够坚持参加团体活动全过程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是谁提出的”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亲子关系梁启超: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梁启超的教育智慧)

什么是亲子关系?

狭义: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即依恋。

广义: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一、亲子关系的种分类

类型

父母控制

父母情感

教养方式

幼儿表现

民主型

适当

高情感

①善于交流,积极支持、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 ②关系融洽。

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

专制型

高控制

低情感

①简单粗暴,不通情理; ②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合理要求不予满足。

①顺从、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不喜欢与同伴交往; ②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放任型

低控制

高情感

关怀过度,百依百顺,宠爱娇惯;

①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 ②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

低情感

消极的,缺乏交谈,忽视要求。

发展自主、少依赖、创造性强等性格特点。

研究证明,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更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二、亲子关系的第二种分类

鲍姆琳德根据两个维度: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其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归纳出幼儿父母的三种养育类型,即权威型、专断型、宽容——放纵型。在鲍姆琳德和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概括提出了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主要类型,分别是: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类型

父母控制

父母情感

教养方式

幼儿表现

权威型

适当

高情感

①态度积极肯定,尊重、鼓励; ②提出明确的要求,坚定地实施规则; ③对不良行为表示不快,对良好行为表现表示支持和肯定。

①独立性较强; ②善于自我控制; ③肯解决问题; ④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 ⑤喜欢与人交往。

专断型

高控制

低情感

①很少考虑儿童的愿望和要求; ②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规则,但却又缺少对规则的解释。

①缺乏主动性; ②容易胆小、怯懦、畏缩、抑郁、自尊感、自信心较低; ③不善于与人交往。

放纵型 (容许型/溺爱型)

低控制

高情感

①让孩子随意控制、协调自己的一切行为; ②很少发怒或训斥、纠正孩子。

①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 ②缺乏责任感,不太顺从,行为缺乏自制,自信心较低。

忽视型

低控制

低情感

①交往很少,缺乏基本的关注,缺乏反馈; ②容易流露厌烦、不想搭理的态度。

①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不顺从; ②且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 ③这类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问题。

小试牛刀

单选题

幼儿明明的父母发现,明明在幼儿园里学习了儿歌后就常常在家里唱儿歌,经过交流后,明明的父母得知明明很喜欢唱儿歌,于是明明的父母就带着他去商场选购儿歌磁带,并更终购买了明明自己挑选的一盘磁带,上述案例体现了( )亲子关系。

A。民主型 B。专制型 C。放纵型 D。忽视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亲子关系的类型特征。A选项民主型父母培养的孩子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B选项专制型父母培养的孩子或是变得顺从、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C选项放纵型父母培养的孩子,往往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且缺乏责任感,不太顺从,行为缺乏自制,自信心较低。D选项忽视型父母培养的孩子也容易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不顺从,且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这类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问题。题干中明明的父母对于他的兴趣爱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并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属于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故本题选A。

您已选择微信联系方式,课程顾问会尽快添加您的微信,请您确认通过!

您已选择电话联系方式,课程顾问会尽快联系您!

您已选择“不联系”,课程顾问不会主动联系您。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的类型是谁提出来的”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亲子关系梁启超: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梁启超的教育智慧)

亲子教育论文篇1

论文:亲子共读目前已被广为接受。广大师生和家长都已经满怀激情地参与进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从亲子共读的益处、原则和方式谈一下亲子共读的教育意义。

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称之为亲子共读。“亲子共读”从狭义上来讲,指“亲”与“子”选择一定的阅读材料,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彼此共同阅读与对话。既然说是共读,表示念故事这个活动不是单方面的,不是因为你要在共读中,把你的一些想法或期望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一起参与,并从中满足孩子的某些期望或期待。成年人与孩子共读,或在孩子身边自己读书,都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阅读的榜样,使儿童在阅读中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一、亲子共读的益处

1、培养了儿童良好的阅读态度

上海师范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李燕认为,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终生受益,会给孩子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看电视被动地接受信息是有本质区别的。另外,语言文字是一种符,经常接触这种符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现在不少孩子从小就习惯于依赖具体的形象,形成视觉加工模式。在美国,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都不会阅读,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亲子共读时间里,孩子不仅会接触到语言文字、图像,同时还听到父母绘声绘色的讲述,听觉器官也被调动了,这将提升孩子对信息的整体加工水平。

2、亲子共读,让孩子体会阅读的价值,享受阅读的乐趣

从小听父母读书的孩子,远在识字之前,就在父母膝上领略了书中世界的奥妙,对那个美好世界的向往,使孩子更有动力、更主动、更配合地去掌握阅读所需的各种基础。长久地听书、谈书,丰富了孩子的词汇量,也扩展了孩子的知识面,为孩子今后独立阅读时理解书中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听父母读书,也培养了孩子倾听的习惯,在电视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孩子能够不靠喧闹画面的吸引,专心地倾听,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对今后孩子上学读书听课都很有好处,如增进感情、增强语言能力、学习协调沟通能力、增加知识、提升写作能力、经验传承交流、独立思考、休闲娱乐、培养亲子品格等。

3、创造了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亲子共读,使父母能和孩子共享童年美好时光,也为个性不同的父母提供了一条亲子沟通的良好渠道。有的个性拘谨的父母不知该和孩子玩什么,这时候,打开一本好书,与孩子静静,是每个人都会做的。进而以书本为出发点,我们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通过选书、读书、谈书,父母拉着孩子软软的小手,带他步入世界,把自己的价值观传达给孩子。而坐在父母的膝上与爸爸妈妈一本好书,将给孩子留下温馨的童年回忆。

读书的教育意义不仅在于促使小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同样对成人也很有启迪。让我们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爱的教育”,相互共勉。

二、亲子共读的原则

家长在给孩子读书时,要真心实意地去读,不要敷衍了事;要倾注全部感情去读,不要漫不经心。这样孩子会随着家长的朗读和描绘而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亲子共读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如宁慢毋快、宁少毋多、宁游戏毋教训、宁轻松毋严肃。掌握这些原则,可使亲子共读的教育意义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亲子共读的方式——共读与互动

共读的方法更主要有两个大方向:

1、照本宣科——照书念

照本宣科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认识作品的原貌,也由于在读的过程中,大人没有添加自己的解释或感想,孩子就可以自由地去感受所听到的故事,可以完完全全地成为故事的诠释者。别外,在照本宣科的做法里,孩子因为也可以照着念书,尤其是遇到重复的句子时,对他们更加容易,所以大人可以邀请孩子自己念出来,和大人轮着读,让孩子享受参与在共读的过程中的快乐。

2、添油加醋——用自己的话说故事,边说边提问题,跟孩子讨论

添油加醋的做法,孩子可以“听”见大人的想法,并且可以经由跟大人的互动、讨论,更加增进阅读上的理解。孩子的疑问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回应。

还可通过提问阅读,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角色扮演,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注意力。通过想象阅读,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让儿童在亲子共读的氛围中得到良好教育。

亲子教育论文篇2

12月9日,在论坛现场――贝因美未来的亲子典藏馆内,热闹非凡。观众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台湾著名作家刘墉、著名主持人刘仪伟、贝因美创始人谢宏、原学军小学校长杨一青等。此外,来自美国的两位嘉宾给观众们带来了亲职教育的“异域风情”。众多知名的教育专家、学者集聚在此,就全球化时代的亲职教育,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各位专家通过对国内外亲子文化的比较,畅谈亲职教育的重要性,把脉成功生养教的必要性,竖起了亲职教育的新一轮风向标。

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父母更希望自己的教育方式能与接轨。美国的两位专家向观众们传递了西方的“亲职教育“理念。美国加州州立教授齐藤法子认为,只有在情感、智力和文化丰富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全能宝宝。因而美国的家庭对父母的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齐藤法子也指出很多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即“成人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认知而不是孩子的感觉”。而事实上,孩子的感觉比认知更重要。

对于这一观点,美国罗格斯教授DanHart先生深有同感。他表示,美国的亲职教育偏向于“放任式”。美国的父母更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相比较而言,国内的父母对孩子过于关注,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贝因美首席育婴专家谢宏在论坛上发表了独到的亲职教育观点。谢宏把教育分成亲职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大体系,亲职教育恰恰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探讨。他指出,亲职教育的核心是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合格称职父母的专门化教育,这与通常我们所说的亲子教育有着本质区别。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婴儿身心健康和开发婴幼儿潜能为目标的早期教育,亲子教育是阶段性的,亲职教育却是“终身制”的。为人父母你准备好了吗?为人父母你称职吗?是每个父母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贝因美的“成功生养教”理论就是原创的亲职教育体系,它从生命本体和意识发生出发,在生育、养育、教育三个方面传授为人父母的学问,培养科学育儿理念。

“成功生养教”理论体系的抛出,犹如“一石激起千浪”,引起论坛各位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台湾作家刘墉在现场和大家起自己的“为父之道”。刘墉认为,现在的儿童将面对更多的变化和挑战,作为父母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说到底还是要做足“亲职教育”的功课。

亲子教育论文篇3

忧虑来自现实――亲子文化缺失的现状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孩子?”演讲开篇就谈及近期频发的校园凶案、杀亲案,谢宏对此深表忧虑。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作为贝因美首席育婴专家,作为一名父亲,谢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现象的本质是社会个体因缺乏社会和家庭的关爱而导致的极端行为,是因亲子文化缺失直接造成的社会悲剧。

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摆事实讲道理的著名教育学家、原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刘羡冰言辞恳切,“不要请一个菲佣,买个电子游戏机就代替了父母教育”,“55%的民从不看书,1/3的学生从不看书,这个问题也比较严重”。

有救没救?――提升公民素质的着力点

“上梁不正下梁歪”,李文对家长道德教育、礼义廉耻的担心不无道理。难道真的像李文说的那样,如今的公民素质已陷入“绝境”,已无可救药了么?嘉宾们就这一问题拉开阵势各抒己见,无数发人深省的观点在这里碰撞。那么该如何提升公民的素质,特别是让小公民的大素质呢?我们共同聆听这个时代值得关注的主流声音。

央视著名主持人周洲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定了一个基调:“我们这一代也不是没救了,我们可以自救。”的确,要做好亲子教育,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家长首先应以自己的优秀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孩子的身先榜样。谢宏先生认为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家长更应首先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子教育应注入更多的爱,可以是无条件的但是是有原则的爱。

刘羡冰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既然大家都把公民素质提出来讲,那就是尚有希望,倘若根本不值一提,那真是没救了。她认为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态度,认真把所有的社会力量动员起来,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让下一代健康成长。

另外,刘羡冰还主张家庭教育更开放一点,比如澳门人就能把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和国内儒家奇妙地结合。“人是会选择的,是可以不断完善的,会选择好的东西,摒弃不好的东西。”

曹景行则提倡让孩子快乐、自然地成长,父母不要为孩子设计未来,不要以自己作为标准衡量孩子,不要剥夺孩子的快乐,让孩子在正常的环境下成长,相信他们应该拥有更好的未来。曹景行还给出了一个更“应景”的建议:家长们可以把时下大热的世博当成课堂,“把孩子的眼界打开,再不要被升学和考试所束缚”。

谢宏先生以育婴专家的专注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对如何提升公民素质,发扬亲子文化进行了有力注解。他认为,亲子文化更需要保留的是忠信仁爱,亲子文化应提倡孝道向爱道转化,爱应该是双向的,开放的,父母应该用科学的生育、养育、教育方法培育好孩子的早期人格,那就是成功生养教的核心――“五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沟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有益的尝试――亲子文化进行时

作为国内婴童行业的领跑者、国内亲子文化的倡导者,2009年贝因美联手浙江成立国内家亲子文化研究中心,国内首部亲子文化蓝皮书以来,亲子文化也以其多样化的实践方式正在成为社会主流文明的旗帜。

在论坛的多元探讨环节,来自浙江贝因美亲子文化研究中心的蒋风冰报告了批研究更终设立的7大课题组,涉及哲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人文社科交叉学科。这都是亲子文化落地的有益探索。在未来的一年内,课题组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研,并作深入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将包活人类学影视片、国内亲子文化调研报告、当代亲子文化口述和个案集、理论研究报告等,为重建国内亲子文化占领理论高地。

亲子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仁爱;医学生;德育教育

在国内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思想是主流。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其教育思想、德育理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而且影响当今人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传统中医文化中与儒家文化有很多交融的地方,作为继承、创新、展示和传播国内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的现代医学院校,更要注重“仁爱”教育。对医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和传统中医文化)教育,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品质,培养一种积极的高尚情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人道主义精神,从而为人民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1 儒家“仁爱”思想及医学生“仁爱”的内涵

孔子的仁爱思想是以人性为立论的基点,以人为本,主张爱亲、爱众,爱物,追求人与人、人与物和谐相处共生的。

论语中提到在论语 学而中, 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这里把“孝弟”定义为仁之本, 即作为仁的更基本含义。孔子用孝悌作为行“仁爱”的开始,认为应该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种爱亲之情推广开。“泛爱众,而安康”(论语?学而),从而能够爱朋友、爱周围的更多的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爱众由爱亲人到爱更多的人,体现了“爱”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量的变化与质的飞跃,是把爱亲的对象扩大化,呈现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的和谐画面。

从仁爱思想出发,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力行“五德”(恭、宽、信、敏、惠)。在孔子看来,“五德” 乃仁者的品格特征,“ 忠恕” 之道乃推己及人的行仁之方。前者是施行仁应具备的条件,后者乃施行仁的根本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正是通过这种换位思考的施仁方法,把“仁爱” 思想从爱亲推广到“泛爱众”。

2 将“仁爱”教育融入到医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仁爱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需从班的德育工作中,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长期熏陶才能培养出有仁爱的学生。学校为培养出有“仁爱”的医学生需制订实施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策略,采取科学的方法,采用合理的机制。我校在学生的“仁爱”教育中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2.1 从理论上认识“仁爱”

在新生开学专注认知阶段,利用晚自习学习弟子规,通过弟子规这不古人教学子女的文章,让学生字面上知晓“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安康,有余力,则学文 ”等“仁爱”的基本准则。新生学期早读时间,全班朗读弟子规,通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何谓“仁爱”,知晓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另外,系部购买经典图书,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借阅经典图书,通过经典阅读,让学生的心灵感受经典的浸润,接受经典的洗礼,体悟“仁爱”之道。

2.3 从行动体会“仁爱”

孔子以仁爱之义教人为人之道,立身处世之法,可谓是安康民族的瑰宝。我们倡导以孔子仁爱思想精华教育当代生,让他们常存仁爱之德常做友善之举,努力修身律己、勤勉做事、平实做人,以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心态立身处世。总理曾指出: “爱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对祖国和人民有爱心,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国家有献身精神,这三点的基础还是爱……”所以必须培育生仁爱品质,在遵循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主合力,多管齐下,创造良好教育,不断提升当代生的仁爱品质,发扬光大孔子的仁爱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多玲,赵丽虹。论儒家“ 仁爱”思想在生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辽宁科技学院学报卷[J],2010年第10期:第1~2页。

亲子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广西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体系

亲职教育是对父母、准父母或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注化的、为改善家长与孩子两代之间的关系、满足子女身心发展需要、协助子女健康成长、正确引导幼儿的心智发展的教育。本研究从教育学、社会学视角出发探究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一方面,通过研究把握我区高师院校亲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现实状况,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其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使得学前教育专注的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贴近社会实际需求。

一、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堂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思想不够明了课程思想对于课程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课程内容的抉择与课程结构的设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领导及教师对亲职教育方面的认识比较简单。大多领导及教师表示这是次听说“亲职教育”这个词语,对此几乎不了解。思想不通会约束行动,课程思想不通就会约束课程设置,所以哪来完善的亲职教育课程体系。从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注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亲职教育不仅包括教会父母调整和改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还包括为学前教育专注师范生设置准家长课程内容,主要是帮助未婚和准家长提前形成家长角色的意识,提前的做好成为合格父母的准备。访谈中有几位老师提到“学校对于亲职教育的课程发展不太明了,所以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亲职教育方面的培养方案,我们也不知到要怎样进行培养关于亲职能力贴近社会需求的学生”、“一般教师也比较少有机会去了解到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没有讨论过关于亲职教育建设的问题。”等观点。这样就看来,广西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体系优化,首先就是要转变亲职教育课程思想。

(二)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比较单薄课程内容的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亲职教育开展的有效性。调查发现,广西虽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但各高等师范院校大多把关注点放在传统教材上,降低了对亲职教育内容的挖掘的可能性等问题。项目研究的这四所广西高等师范院校中,关于民族习俗和风土人情的内容开发也很少,很多课程只重点将理论,却考验其没有实践性,这样的课程内容比较单薄,培养出来的才人不足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结构不均衡本研究团队通过对广西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体系现状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其亲职教育课程在结构上的不均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亲职教育课程在师范学前专注中的课程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从目前亲职教育课程的衔接来看,每个课程间逻辑性不强,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亲职教育课程的目标来看,大多高等师范院校只注重正常儿童养育课程却忽视了特殊儿童的养育课程,所以要提高亲职教育的发展,更要优化亲职教育的课程结构。

(四)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实施不够灵活亲职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的目标便是使亲职教育课程更终能够走向实施。在我区,亲职教育课程高效的实施借助于高等师范院校、社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至诚合作。但是,从各高校的亲职教育课程实施来看,大部分的课程多数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每个学生参加实践教育活动,大概每个学期只有一次时常为一周的“见习活动”,而且这样的见习活动中,只是跟各小学或幼儿园接轨,很少有机会与孩子的家长有接触,所以亲职教育的实践课程几乎无法得到开展。

(五)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保障不够完善根据研究调查发现,广西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注中的亲职教育课程体系不仅仅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其在外部保障面也同样存在缺陷,举个例子,因为在广西地区还没有很重视亲职教育的发展,所以,它缺乏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合作。

二、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谈对以上的问题通过多种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中得知导致广西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上原因。

(二)宏观原因,教育主管部门不够重视,保障机制尚在发展。广西亲职教育课程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使之达到常态阶段便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力度上的投入与管理上的措施是亲职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第二,产学研合作与协调机制不够。“产学研合作”是指高等院校与社会型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促进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质量和速率。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流畅程度,对高等师范院校的亲职教育课程数量及其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历程来看,在通过九十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后,由于课程体系学科、专注上具有局限性,因此课程未完善高等师范院校难以与课程体系已完善的院校竞争,课程未完善高等师范院校产学研竞争处于劣势状态。

三、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注课程体系优化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教育人类学理论主要是指“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它强调“危机”和“遭遇”。首先,亲职教育要加强父母在子女转折期的指导能力。即当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遇到困难时家长能提供子女处理方法以及心理上的疏导,在这当中不仅要帮助孩子渡过成长中的困难,还要教会他们处理事情的思维能力。亲职教育是随着社会生态学、婴幼儿发展心理学等[1]研究的以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新型教育事业。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大多数学者对于亲职教育的研究侧重点在于亲职教育的涵义、实施以及改进策略这些方面的研究。本项目研究团队对广西高等师范院线亲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为亲职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亲职教育是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转变或形成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与技能[2]。亲职教育是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注的重要职能,能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本研究分析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注亲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因此,本项目研究对于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注优化自身的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等,都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四、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注课程体系优化对策

亲子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单亲家庭子女 心理行为

一、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

(一)怯懦自卑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在家庭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在学校里又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又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因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

(二)逆反粗暴

自卑感又往往与强烈的自尊心相伴,极具逆反性,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利言行,就会马上反抗。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提出的建议,即使明知是正确的也不会执行,表现出较强的嫉妒、猜疑、主观偏见等心理。

(三)抑郁孤僻

单亲家庭子女多数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由于由于受到家庭变故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极易失衡,会比同学显得忧郁。

(四)敏感多疑

单亲家庭子女与正常家庭孩子对比,具有较强多疑、嫉妒心理特征。对别人的言行过于敏感而容易产生误会,一件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或一句漫不经心的话都有可能使他们受到伤害,导致其心理崩溃。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困惑

(一)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

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主要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相互作用和情感关系将会影响青少年对以后社会关系的期待和反应。家长的心理素质、意识品质、性格、教育方式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等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子女,家庭教育的不良倾向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1、溺爱。有些离异家长因其子女失了母(父)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便对子女过于宠爱娇惯,对子女的要求无条件地接受,导致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专横、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2、严教。相当多的离异家长对子女赋予了极大的期望,对孩子的教育过度重视。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3、歧视。有些离异家长视子女为累赘包袱,对孩子有体罚、虐待、威吓、苛求及放弃教养等行为,导致孩子的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4、冷漠。父母双方相互推卸,谁也不管子女,结果导致孩子形成孤僻、冷漠、不合群等个性特征,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

(二)学校及社会评价的压力

(三)子女心理调试能力较弱

三、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个性的塑造场,父母是子女个性形成的首任和更重要的教师。首先,营造愉快的家庭氛围。家长要调整好心态,接受现实,乐观面对生活,积极工作。离异双方应制定一个共同教育孩子的原则,不要让孩子去仇视另一方,更不要断绝孩子与另一方的交往,孩子是否会受伤的关键在于父母婚后是否能以友善、谅解的态度共同爱孩子。其次,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人际关系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衡量个人发展的尺度。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交流和沟通,使孩子的生活从封闭状态转变到开放状态中来。更后给予合理的学习期望。父母切忌把子女当成唯一的希望,这会使孩子压力重重,而是要根据孩子的情况为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心理疏导。对学生来说,老师是介于长辈和朋友间的一个角色,学生往往比较信任。所以老师应利用学生的信任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尽早与这些学生促膝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意识上的偏差,学会宽容他人,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心理暗示。“皮格玛利翁效应”[2]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即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教师要给单亲家庭的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力量和强大的信念。3、搭建平台。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和比赛,例如:演讲、歌咏,书法、体育比赛等,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借助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超越自我,获得成就感。教师若能及时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引导,就能诱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上进的生机,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增强其自信心和战胜挫折的勇气。

(三)社会教育

(四)自我调节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复杂的工作,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尽心尽力,既要有爱心,又要有耐心,更要有恒心。教育者必须善于将特殊的爱给予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在教育单亲家庭孩子的上,不论遇到荆棘、坎坷都永不言弃,使他们与正常孩子一样拥有蔚蓝的、晴朗的太空。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精华译丛:心理发生和科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9、

[2]陈敏。皮格马利翁效应/科学发现与人生定律系列[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5、

亲子教育论文篇7

(一)关于教育目标

传统的犹太教教义中并没有专门明确地论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或章节。其中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理论。但是,圣经原文中一些章节,反映了犹太教义中有两种基本的教育目标:

其一,教导孩子敬畏上帝。犹太典籍中多处提到了要对上帝报敬畏之心。例如“智慧的开端是对上帝的畏惧。”[3]“你应该全心全意地爱你的上帝,用你所有的心血,所有的精神,所有的力量。认真对待今天我告诫你的这些话。让你的孩子们也深深铭记住这些话语。”[4]

其二,应该教导孩子们学习圣训,按照圣训所说去做事。例如,有文章说“遵循上帝的指示,做正确而合理的事情”[5]。“对上帝的敬畏使人心情愉悦,这种敬畏之情带给人快乐和长生”[6]。相似的论述还有“没有比敬畏上帝更好的事,没有比遵从上帝的圣训更美好的事”[7]。

(二)关于教育内容、方法及要求

犹太教教育的内容,在教育目标中其实已经提到了,就是圣训。所谓圣训就是犹太人认为从上帝那里获得的两种启示录——手写的和口述的。概括起来就是:摩西五经、先知书、神圣著作、塔木德。

1、学习圣经是义务

2、枯燥的方法和内心热爱结合

犹太教义的学习方法非常枯燥,甚至很残酷,犹太人不以这种枯燥为苦,还把它视为上帝对人们的磨练。“每天的第四个小时,上帝在教孩子们犹太哲学——拉比哈姆比亚德(HaimBeyad)把这理解为折磨儿童”[9]。

犹太教强调口头传授,注重记忆就不足为奇了。圣经中多处提到记忆的重要,例如,“认真对待今天我告诫你的这些话。让你的孩子们也深深铭记住这些话语。当你在家和外出的时候,当你躺下和起床的时候背诵它们”。[10]

但同时,犹太教义也强调学习者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所学的内容。这二者怎样统一起来呢?从圣经中一些描述集体活动的故事,我们能找到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例子。例如出埃及记中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记载了祭祀礼仪法典的重新制度的过程、祭祀礼仪的每个步骤,还记载了父母亲和孩子就上述两个方面讨论的内容。孩子们见证了祭祀礼仪的过程,询问礼仪的意思,大人们就告知他们一些相关的故事。例如在逾越节时,人们要吃未经发酵的硬面包,当孩子们询问这是为什么,“……你应该解释给你的儿子听‘正是因为上帝为我做的一切,我才得以从埃及逃出来,恢复自由’”[11]。

在塔木德中说到“如果孩子不会提问,父母要教他们,要用孩子的理解能力能理解的答案去教他们。”[12]

(三)关于教育角色

1、父母亲都应承担教育的责任

家庭教育中主要的教育人员当然是家长,是父母亲。父母是年轻人们模仿的典范。希伯来语中“教师”和“父母亲”的词根是一样。在希伯来圣经中,有许多句子是要求父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的训诫:

“更大限度地关注那些你自己的眼睛所看到而且没有遗忘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全都教给你的孩子和你的孩子的孩子们。那一天你在何烈山,站在你的君主——上帝的面前时,上帝说‘把人们召集到我面前来,我要让他们听到我的话,这样当他们生活在地球上的时候就能学着去敬畏我,并这样教育他们的孩子们。’”[14]

2、父亲有特别的责任

在孩子开始学习圣训时,父亲担负着特别的责任,例如,要介绍他的儿子们参加戒律的仪式。“询问你的父亲,他将会告知你。”[16]

3、父母有相等的教育地位

除了上述这些,教育孩子是父母双方的责任。这一点,我们在不忠诚的并反叛的儿子的例子中发现了一个暗示:

二、犹太人家庭教育的特点

从上述关于犹太教义中家庭教育思想近乎零散的论述中我们能概括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注重学习

为了让孩子热爱书,热爱上帝,据说在每个犹太人的家庭,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滴一滴蜂蜜在圣经上,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22]

(二)注重思考和理性分析

从上文我们发现,犹太人的阅读量非常大,孩子们要记诵典籍,而典籍的覆盖面非常广,既有上帝的训诫,还有先贤圣人们对训诫的注释和理解,有流传下来的犹太法典,还有对法典的认识和评述。尤其是圣经和塔木德。以塔木德为例,它几乎是一部犹太人的百科全书,从宗教典礼怎么进行,到伦理道德、医学、魔术、星相、民间故事、公共事务、谜语、笑话、数学、生活饮食、穿着、宗教生活细节、教育、经商、、婚姻、神话、信仰以及社会责任等等,几乎无所不包。犹太拉比不断的对一个论点进行论证,和其他书籍不同的是,塔木德中很少会存在一个完全确定的单一的论点。例如当一个拉比说“的职业是崇高的”,会有另外一个拉比说“是罪恶的”,并举证说明。但塔木德更终不会告诉你,哪个论点会是正确的,而它更吸引人的地方也在这里:拉比们永远不会就一个论点达成一致。这给人一个感觉:世界上永远没有固守的东西,论点可能因为人的理解力和审视角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23]

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献资料,犹太人重视思考,不追求问题的唯一答案,而是强调说出自己的观点。拉比赖施(Rashi)在他对圣经的经典注释中提出:人们与生俱来就已经理解了圣经原文中的问题,他们要做的是说出自己的答案。[24]

(三)有家庭集体学习的氛围,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典范

公元前5世纪,以斯拉(Ezra)和尼希米(Nehemia)使摩西五经的公共阅读制度化,即定在每周一、周四和安息日为公共阅读时间。这种全家,甚至整个社区一起学习的氛围一定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圣经还强调孩子从父母亲身上学习,把父母视为学习的典范。有些情况下,父亲甚至被视为或等同于神父。[25]

(四)父母共同承担责任,具有相同地位

犹太典籍中专门提到父母亲具有同样重要的教育地位。这使孩子养成尊重父母双方的习惯,有助于发挥教育的合力。

注释:

[2]曲伟以色列的启示/ijews_/list。asp?id=629、转载自活力2003年第5期

[3]诗篇Psalms111:10

[4]申命记Deuteronomy6:4-5

[6]德训篇Ecclesiastics1:12

[7]德训篇Ecclesiastics23:27

[10]申命记Deuteronomy6:6—7

[12]米示拿MishinahPesahim10:4

[14]申命记Deuteronomy4:9-10

[16]申命记Deuteronomy32:7

[21]箴言Proverbs1:8;6:20;23:22

[23]佚名,我眼中的犹太法典“塔木德”;犹太网

亲子教育论文篇8

一、共同成长的理论基础

成长就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健康发展和不断进步,每个人都需要成长,尤其是未成年人必须逐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在社会学里就是个体社会化。传统社会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的对象都是未成年人,教育就是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能够适应工作环境,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道德和性格。传统教育是单向教育,只有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和管理,没有晚辈对长辈的教育和约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研究人类文化传递方式演变时大胆提出了与史前期文化、有史记载文化和二次大战之后文化传递相对应的文化传播方式,即包括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后喻文化在内的“三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长辈向晚辈传授知识经验、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的文化,是所谓“老年文化”,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就是前喻文化;同喻文化是指长辈和晚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都喜欢和自己年岁差不多的人一起交流,就是同喻文化,进入奴隶社会至二战前有0~5000年历史;后喻文化,即所谓“青年文化”,这是一种和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其背景是二战后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革,年轻一代由于思想解放、手脚灵活,比老年人更快更多地掌握了科学理论和知识技术,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

玛格丽特・米德和保罗・朗格朗的理论上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历经10年潜伏期,90年代后期开始受到重视,社会学界、心理学界、文化学界和教育学界不少学者为此呐喊。那时杭州的家庭教育、北京青少年研究都发表了不少文章,孙云晓老师邀请周晓虹博士撰文、云南少儿出版社出版、国内青少年研究中心写向孩子学习等,给社会给家长带来了先进的教育观念。作为那个时代的年轻学者,我也关注米德和朗格朗的学说,参与一起成长的讨论,写过几篇文章。现在我依然认为,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引进和消化吸收“共同成长”理论意义重大,对于推进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共同成长的故事

(一)爱孩子使我走上研究家教之

怀着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憧憬,带着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和研究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只要有空闲我就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的知识;我还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和邻居、朋友的小孩,记载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两个多月后春节来了,亲戚朋友先后来到家里。亲人们对孩子的祝福深深印在我心中,增添了我教女成才的决心和信心。春节过后我根据学校安排赴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进修,我在埋头钻研教育原理和道德教育理论的同时,依然抽空收集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料,扩大自己这方面的阅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二)初尝教育女儿成功的喜悦之情

从南京师范回洛阳后,我时常熬夜读书写文章,这年秋天在教育学领域的更高刊物教育研究发表了教师职业信念形成过程的调查研究,为学校甚至为河南教育科学研究创造了成就,因为报告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有见解,不仅被多种报刊转载,还受到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彭佩云大姐的赞赏。我那不到一岁的女儿好像看到了爸爸工作繁忙、无暇逗她的情况,常常独自在床上地下或者外面玩耍,她玩得很投入很安静。我们有时教她发声叫叔叔伯伯,有时给她指认一些图片或是实物,她表现得很喜欢很愿意,掌握得也比较快,这使我和家人都感到非常高兴。

(三)我从女儿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

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四)提高亲子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了。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由依赖家长到独立生活、由惯于接受规范到希望创新生活的阶段,不喜欢接受父母那些习以为常的观点。而那些年广州社会思潮对读书学习并不推崇,年轻人报考的积极性不高,这影响到女儿那一批中学生,她就曾一度喜欢书信交友,常给陌生人写信。在我和班的共同教育下,孩子认识到书信交友不可取,主动停止了。可是怎样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呢?我有言传也有身教,自己和夫人也算用心学习之人,但是效果都不明显。直到2000年秋,我到北京做访问学者,给她讲述贫困地区学生考入北大的事迹时才打动了她,她从北大新生身上找到了不足和动力。

女儿上了初三就准备考高中,她还算努力,中考成绩不错。进入高中,尤其是上高二要分文理科,还有考准备上哪类哪些专注,这是高中生经常考虑的问题,如若长期得不到解决也会影响孩子情绪。女儿高中时是住校上课,平时主动同我交流不多,高一期末学校要她报文理科时希望我拿主意。利用这个机会,我多次同孩子交流,弄清了她各门课程的实际水平,掌握了她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所在,明确鼓励她报高中文科班,女儿愉快地接受了。

高三第二学期我又询问她高考志愿倾向,她告诉我厦门专注、武汉中文专注等,我则认为既然孩子还没有明确的专注特长,不如报考英语这个适应面广、潜在力量强的专注,同女儿交谈后她很高兴地接受了。

中学阶段也是孩子情窦初开、两性相悦的阶段,加之女儿漂亮和爽朗,吸引了班级、年级的一些男生。我和她妈妈经常有意或无意地谈起之爱的话题,向孩子灌输两性之事的科学知识和文明观念,使她能够正确理解之事。女儿初中阶段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有过几年追星的心灵历程,其中不少是她心仪的男性,孩子也有日记抒发自己感情,对此我们都尊重和理解,随着年岁增长她对男星的崇拜得以升华。刚到武汉上时,女儿的学习压力小了,她一度同男生约会、尝试恋爱。当她告诉我们时,我们并没有生气和训斥她,而是心平气和地谈了现在不宜的理由,女儿觉得我们说的有理就不再约会。

三、共同成长的体会

共同学习、一起成长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应当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女儿出生时,这种教育思想还没有在我国出现,我更初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出于爱和责任。90年代后期我学习和接受了共同成长的理论,并且由不自觉到逐渐自觉地运用到家庭教育之中。20年来我们夫妻和女儿共同成长,我从一个普通的师范学院教育学教师成长为在全国有发言权的家庭教育学者、综合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女儿成为掌握现代科学尖端技术和东西方文化知识的教育学博士,并且在众多的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专职教师;我的妻子也从河南洛阳中的主治,经过副晋升到广州中的。我们家庭所有成员都受到共同成长的益处。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与大家:

(一)家庭成员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

(二)家庭成员要把握时代潮流和建设学习型家庭

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核心成员必须懂得当今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时代、终身学习时代,不努力学习和不断进步就要被淘汰。因此不仅把家庭建成幸福生活的乐园,也要建成便于学习、互相交流的场地,舍得购买学习的资料和设备,愿意花费时间交流学习心得。

(三)核心家庭成员要用心建设民主家庭与和谐家庭

核心家庭成员通常就是家作主的父亲或母亲,作为家庭的主心骨和当家人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尊重信任,因此要引领家庭风尚、建立家庭规则。首先要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知情权和发言权,照顾每个人的利益和爱好;其次向着和谐家庭的目标看齐,不断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包容。

(四)核心家庭成员要不断调整亲子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亲子教育论文篇9

使学生懂得父母是自己的位老师,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教育学生要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

二、教学要点

1、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育。

2、要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

三、教材分析

母亲培育我成长一课是属于六年制小学思品第五册教材第二单元中\"热爱人民\"这一教育范畴里的内容。是贯彻教学大纲中年级教学要点第八条关于\"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育\",要\"接受他们的正确教导\"的要求。可结合小学生守则第八条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四条进行教学。本课的教育内容是在低年级的要爱爸爸、妈妈,心里想着他们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求使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点滴的进步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从而激发孩子们要热爱父母,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的道德情感。

教学这篇课文要紧紧抓住爱迪生的母亲是如何对待爱迪生提出的问题,如何让他拓宽知识面,让他对实验产生浓厚兴趣的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爱迪生的母亲不仅仅教给他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伟大的母爱培养出了爱迪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兴趣和钻研精神,爱迪生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要实现本课的教学目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必须把这种兴趣和钻研精神的意思,渗透到本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尤其是二、三、四自然段。

本课的教材内容分插图、故事、练习三部分。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

1、母亲在耐心地解答爱迪生提出的问题。表现出爱迪生善于思考,母亲善于启发爱迪生的积极思维。

亲子教育论文篇10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

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所学校,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幼儿走进幼儿园,需要将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统一起来,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幼儿园的亲子教育意义重大。幼儿园亲子活动作为幼儿园亲子教育的重要途径,应该充分发挥亲子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笔者结合幼儿园教育经验,浅析了几点亲子活动开展的策略。

一、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

亲子活动要注重自身的趣味性、目的性,还要注重可操作性,促进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身心体验。一般来说,在幼儿园亲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主要以团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来组织亲子游戏活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1、亲子远足活动

2、亲子运动会

家长与幼儿一起参加运动会,共同完成配合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能够让家长与幼儿在共同配合中增进感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验到体育健身的本质。

在亲子运动会中,应该多增加一些趣味性、合作性较强的项目,让幼儿和家长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会中来,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3、教学亲子活动

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专门设置教学亲子活动,例如,在元旦节制作贺卡、认识警察、认识红绿灯、学习消防常识、增强危机意识、表演爱心情景剧等家长与幼儿共同合作的亲子活动。专门设置教学亲子活动,不仅达到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而且还达到了亲子教育的目的,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4、社会协作活动

结合社会团体的力量,组织家长与孩子一同参加家庭才艺展示、家庭合作作画、家庭商场购物、家庭互动游戏等,这有利于让幼儿融入集体的竞争中去,提高与家长的配合度,并融入社会活动中去,感受浓厚的亲子之情。

5、谈话活动

6、读书活动

二、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策略

1、加强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2、提高教师的专注亲子教育能力

在幼儿园中,教师作为亲子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亲子教育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亲子教育理论知识,对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家庭幼儿教育方法、教学理论知识等具有较强的认知。例如,针对幼儿在具体的阶段具备了哪些能力,这是教师应该知道的内容。(2)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进行亲子活动组织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简明流畅性、通俗易懂性,细心观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调整工作,推动亲子之间的有效互动。

此外,在开展亲子活动中,要注重良好亲子活动环境的创造、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和活动之后的个别交流和引导,促进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子红。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9)。

[2]李丹。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现状分析及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8(04)。

心得体会是一种把大家心中见解用文字写下来的感受性文字,经过某件事情大家产生不同想法时,应该及时写好心得体会,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的亲子关系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亲子关系心得体会篇1

感谢学校搭建平台,给家长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听完专家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是更重要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作为家长要努力营造温馨、舒畅,充满包容和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努力做到:

1、多陪伴,多理解孩子。家长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和温暖港湾。陪伴会让孩子减少焦虑,消除孤独,喜欢与我们在一起。理解会促进沟通,让孩子感到温暖、幸福。

2、多沟通,少说教。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障。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与关爱。

3、制定规则,管理好手机与读物。孩子从小要有规则意识。特别是手机和不健康的读物,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制定规则,会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迷恋,不越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特征。

4、和孩子一起面对压力。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会遇到许多压力。作为家长,不能忽视,不能责怪,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教会孩子在压力面前不抱怨,不逃避。必要时,学会求助。只有家长的接纳与帮助,才能更大程度的保护孩子,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

愿我们通过学习,成为更好的家长。愿我们的学习,成就更好的孩子!

亲子关系心得体会篇2

:要拥有相亲相爱家庭和睦的生活关系,因为孩子的生活非常简单,主要就是学校和家里两个地方。学校主要是教书育人增加知识,而家庭则是在更多方面更多级给予孩子素质,心理,良好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造成影响。一个和睦的,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每天愉悦身心,开朗的心情。带着美好心情的孩子也会互相影响,对学习,人际交往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二:家庭要秉持儿童优先的观念,儿童优先指对孩子的成长培养优先,除了给孩子创造美好的家庭生活物质条件外,还要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心理引导,做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引导,包括价值观,人生观等。正确的灌输和引导,可以让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

亲子关系心得体会篇3

今天收到学校发的“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为协助学校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营造家校共育的和谐育人环境,发挥家校合力。特邀家庭教育专家开展小学阶段父母应该为孩子做什么?直播课”的通知时感觉正是雪中送碳的知识盛宴,因为今年的教育改革,从双减政策到中考五五分开,让我这种初为小学生家长的群体感到了躺平可能带来的危机感,又不知如何应对的迷茫感。

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听下来,茅塞顿开了不少,也理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的头绪。现将听课的领悟和自己实际生活中的心得与大家一二。

首先直播课的郑老师说,家长要以身作则尊师重道。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很容易在他人的言语中定义一个人,比如经常被老师夸的孩子,孩子们也觉得他优秀,经常被老师说的孩子,孩子们就会定义他淘气,这种事情和孩子聊天中就能知道。如果家长们经常在孩子面前诋毁老师,那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就不会有个好形象,更谈不上敬畏之情了,这种心态下怎么能有效学习知识呢?这就跟他们喜欢模仿奥特曼和艾莎公主一样,他们觉得动画里的主人翁是值得钦佩的,才会去效仿,那么作为家长,我们为什么不让老师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超人和女王,心怀崇敬地学习呢。这个观念也让我想起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有抵触心里,正好她们班有个男老师,我就跟孩子说“你们班的女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照顾你,男老师会爸爸一样保护你,陪你玩”,孩子在心里这么想之后,不但不抵触上幼儿了,还经常在我面前说起女老师的温柔美丽和男老师的幽默会玩。如今孩子上了小学,没有任何上学前的恐惧,回家和我们说起每个老师的特点时,她会谨慎选词,用“严肃”,“温柔”之类,不会用任何不敬之词,因为她知道,即便是宠爱她的父母面前,也是不允许有任何对师长不敬的言语的。

郑老师的第二和观点是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在美喻的词语中更加自信,说的更引人深思的一段话就是“没有自信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这段话我也深有感触,以前初为人母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带娃,育娃,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理念,做法却和老师说的观点不谋而合,又想跟大家我姑娘的事迹了。关于沟通,姑娘刚上幼儿园时,为了了解她在幼儿园的情况,又不反感我的反复询问,我就跟她约定每天晚上睡觉时说自己当天的三个坏事和三个好事,我会做个例子先说,她也会学着我认真思考着说,通过这样的环节我知道了他不爱吃青椒会偷偷留下,不愿意在幼儿园拉粑粑憋回家,中午睡不着时就闭着眼睛装睡,喝可乐等她自己说的坏事儿,还有安慰被老师训的同学,个答对了老师的问题,照顾了到家里来玩的小妹妹,帮妈妈做家务等她自己说的好事,经过对一整天事件的梳理,也让她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判断力。

关于自信,孩子上幼儿园时有个让她特别喜欢的同学,自来卷的头发,白白的皮肤,双眼皮的大眼睛,长得像个洋娃娃,姑娘特别喜欢和她玩儿,玩儿久了,她突然自卑了起来,她觉得自己的皮肤太黑了,而且她看的动画里的公主都是美丽白皙的,她觉得自己当不了公主了。我先是心疼了一下我的小可爱,也没否定她确实黑,然后让她回想动画片里聪明勇敢的贝尔公主也是黑色皮肤,爱冒险的多啦也是黑皮肤,而且受人爱戴的公主们只是因为好看让人们喜欢的吗?更多的是她们的善良,聪明和勇敢。孩子首先很高兴有黑皮肤的公主能跟她一样,也越来越爱挖掘自己善良,聪明,勇敢的一面,看着他用自己的魔法棒漂亮地挥舞出弧线对抗男生扮演的奥特曼,我就知道,她是一个自信的公主了。

口才老师在安排一场朗诵表演中委任她挑几个女孩子跳舞,并让她教。我一听还想着这任务难度不小啊,但也先问问她的想法,她告诉我她挑了三个女生,我问她是根据什么挑的?她说那三个女生都是练舞蹈的,她们学起来快,还有就是她们都是她的好朋友,这一顿操作把公事私心都安排了。我又问她舞蹈你要跳什么呢,姑娘本身就热爱舞蹈,之前在家里看电视时就爱看一个舞蹈选秀的节目,她说在那个节目上她看到一个顶碗舞,应该挺合适的,结果回到家,时间就翻出视频学了起来。我从没想过一个幼儿园毕业没几个月的孩子有这么周全的思考逻辑以及这种思考带来的行动力。所以我觉得,给孩子一些小任务,也是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办法。

在直播课的更后,郑老师提出家长管理情绪,试着一个月管理好情绪不发脾气地和孩子相处。情绪管理确实是中年妈妈们的硬伤,想好的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偏偏在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中管不住嗓门是常有的事儿。有一次在我大声的指责中孩子也义愤填膺的和我争辩了,我发现她的声音和表情和刚刚的我是多么的相似,发现了情况不妙,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温柔的和她商量,以后要是发现谁打断对方的说话或者发现对方要发脾气时我们就用“嗯”这个字来提醒,这样互相就知道自己的态度或者行为不好而改正,之后我们经常这样提醒,减少了不少次的矛盾,而且她觉得这是我和她之间的暗,执行的乐此不疲。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这样的快乐的人,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和学校一起努力,培养出这样快乐的人。

亲子关系心得体会篇4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影响家庭生活教育的两大要素。

首先,家庭关系分为:

①相亲相爱: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②儿童优先: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和有质量的陪伴;

③自立自强: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④共同成长:即是长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其次,独立和主动做家务的好处:

1从小培养孩子多做家务,可以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1先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地,洗碗,洗自己的贴身衣服……

不要求做得多但是要让孩子可以做到持之以恒。

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有助于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做好一个积极的榜样!

亲子关系心得体会篇5

家庭教育应该立足于孩子的持续健康成长,充分认识、把握孩子的特点、特质,遵从成长规律,从环境营造、平等交流沟通、观念与碰撞、家校链接一体,成长与成才有机融为一体等方面努力,让孩子在爱、责任中,带着梦想,胸怀理想,飞向属于自己的未来。需要重视的是:

一、学会认同并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不完美是天下人与事的常态,不完美有时也是一种美,做为家长,可以对孩子有期待,但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于功利化。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帮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寻找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获得幸福的人生。

二、努力避免粗暴的`家长作风。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孩子,首先要尊重其是独立的、有人格尊严的个体,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点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孩子愿意沟通、乐于参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严与慈应该并行不悖,而不是只取其一。

三、注重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所谓耳濡目染,做为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其实时刻都是在观察、在学习的,细节是魔鬼,兴许一个生活的小细节,都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是以,做为家长,应努力做好自己,同时,敢于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不足的一面,敢于接受孩子的批评,与孩子一起成长。

亲子关系心得体会篇6

让我们与孩子一同成长!

持续学习,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智慧型家长

——“智慧型家长的五堂课”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组织这次家长学校日活动,也特别感谢张梅玲教授理论结合实际的精彩授课。

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培训过程中,跟随张老师的讲课节奏,我想到孩子以往的种。种表现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想到身边年轻员工的优缺点和我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想到我们单位“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的口和择人标准,想到我们国家创新型大环境对创造性人才的召唤等等。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高瞻远瞩的讲座,对我们教育孩子甚至工作中培养年轻员工都很受用。

为什么“责任心是更重要的素质”是许多知名企业选人和用人的一个标准?因为在我们的周围有太多的抱怨和相互推诿,许多人不敢承担责任,所以企业需要有责任心的员工,国家需要有责任心的国民。只有每个人都负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都树立起个人品牌,国内才能制造出精品。所以,孩子从小就培养起负责任的良好习惯和阳光心态至关重要。该他们承担的责任一定要他们承担起来,在力所不及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帮助她,但她必须明白爸爸妈妈是在帮助她,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而不是认为这些都是大人应该做的。这一点对我们的下一代至关重要,因为独生子女的特殊性,他们得到了太多的溺爱。我们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父母和孩子都有自己的事,各自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抱在怀里的孩子永远无法成长,加强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迫在眉睫。

张老师在讲解完“责任比兴趣更重要”后,向大家对“什么是家庭教育?”和“孩子是谁?”进行了解答。家庭教育是家庭人员之间的互动性教育,既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是在互相尊重和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互动性教育,通过家庭教育实现家长和孩子的共同进步。以前我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是单方向的,即认为仅仅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通过学习,明白了家庭教育是相互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大人好好学习了,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孩子是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以平等的心态与其交谈,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们有权拥有自己的爱好。表扬要真诚,要有具体内容,不要空洞;批评要善意,对事不对人,即使是批评也要找到闪光点,教育他怎样能够做的更好。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好,特别是批评,不管批评孩子还是批评年轻员工,情绪往往控制了我的言行,特别容易造成对对方的伤害,以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修炼,做到批评也要找到闪光点,教育孩子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能够做的更好。

吴维库教授著的阳光心态一书中指出“心态影响能力的发挥,影响生理的健康,更中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从小锻炼和培养孩子发现美的能力和“正念、正语、正精进”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至关重要。我也深刻体会到张老师提出的“对孩子的爱很重要的体现在对孩子的耐心上”。要求孩子心态健康、阳光,家长更应如此。针对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提问应该鼓励和引导,教会他如何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手段找到答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将来进一步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做作业速度慢的确是一个让大部分家长头疼的问题,我们也是其中之一。联想许多国企的低效率,其根源是做多做少一个样,没有任何激励,做的越快任务越多。孩子做作业速度慢也许跟这个类似,所以我建议将孩子的作业内容逐条写在一起,由孩子自己决定先做那个后做那个,做完一个用笔划掉一个,划掉所有的作业内容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给她自由,由她做主,还可以体会到划掉所有作业项后所得到的喜悦。

以长远的目光来规划和教育孩子,培养有民族精神和全球视野的接班人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义务。

让我们以此为锲机,共同努力,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予孩子健康的体魄、快乐的心态、良好的习惯、灵活的思维和多彩的舞台,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梁之才。

亲子关系心得体会篇7

一、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平时来到我总是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小朋友喜欢老师,有的小朋友喜欢同学玩,我也喜欢他,我觉得她对的生活非常好,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的热爱。有一次她在园外面玩,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这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她有点像个小女孩,她也非常热爱,在里面玩耍,这是个很快乐的事情。

二、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从来到了家里,他们也是非常的开心,我觉得她对自己的父母也非常的热爱,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的爱妈妈,有一次我在做家务,她们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了,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爱自己的父母,我就在她们小的时候给她们讲一些她们小时候在家吃饭、睡觉、玩耍、玩耍的事情,让小朋友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做的事情要学会自己去做,不能做的要学会自己去做。

四、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非常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我觉得她对我们的生活非常的好,有一个非常明快,非常好动,非常爱发言和动手的地方,有一次妈妈带她去玩乐,小山的妈妈告诉我,她在家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孩子,妈妈告诉她,她很爱学习,我们不用学习也可以自己学习,不用学习也可以自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五、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觉得我们的这家长非常的热爱,非常的热爱的每一位成员,她们都非常爱我们的每一个小朋友,有一位非常的热心,非常乐意帮助我们老师,有一位非常爱我们老师,非常爱我们小朋友,有一位非常爱我们的小朋友,她的妈妈在工作了__年,她从小就希望把这份工作做好,她的女儿在做过一些实验,她很喜欢小朋友,她对小朋友非常的热情,在的时候她经常会给我们老师讲故事,小朋友也喜欢听,但我们的小朋友就不多,不会听,就是老师讲,有时候老师讲的很生硬,我们老师就不讲了。所以这些小朋友就不会跟着老师讲了,我觉得在小朋友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幼儿从出生到上,从到小学,都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想在小朋友成长的过程中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在小朋友成长的过程中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亲子教育论文篇(1)

一、做亲子操的10个健身法则

1、增进亲子关系的大好时机

亲子健身操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宝贝的动作技能得到锻炼,而且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大好时机。在做操的同时,和宝宝聊聊天,和颜悦色地问问他:“宝宝舒服吗?”“宝宝真乖。”即使给几个月的小宝宝做体操时,也和他说说笑笑,虽然看起来宝宝还不理解父母的话,但是他会看到父母的表情,懂得父母传递给他的情绪,这种情绪也会感染他,他就会有回应,笑着享受着。

2、锻炼必须持之以恒

有的父母,春暖花开的时候把宝宝抱出去晒晒太阳,冬天就不再去锻炼了;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和宝宝做做操,有烦心事时就不做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做不但起不到一点效果,而且会把原来锻炼的收获也丢掉的。宝宝对某些动作的条件反射是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的,如果不坚持经常锻炼,不反复练习,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也会消退,所以只有持之以恒才不会前功尽弃。

3、做亲子健身操需要循序渐进

做亲子健身操需要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来做,这样才不会对宝宝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随着宝宝不断地长大,每项活动的量可以逐渐加大,但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宝宝的肌肉柔嫩,耐力差,心脏负荷小,所以带宝宝做操时,强度不宜太大。只要看到宝宝有些微汗,面部微红,不气喘,就说明活动量较为合适。否则活动量过度了,对宝宝的身体有害无益。

4、做亲子操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动作姿势

在做操过程当中,学习各种动作一定要姿势正确,每个动作达到一定部位。父母可以按照图示和文字的要求,一板一眼地做。如两臂侧平举时就要胳臂伸直举平;双脚跳时就要用力蹬地跳起,落地时要轻。每个动作做得正确、有力,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此外,父母还应注意给宝宝养成好的动作习惯。如坐立要端正,不左右歪斜,不曲腰不驼背。身体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宝宝骨骼的生长发育,所以父母们得仔细研究动作呦。

5、做操过程中应鼓励宝宝的创造性动作

大一些的宝宝做会了一些动作,就会不满足于这些动作,自己创造几个小动作,父母这时要因势利导,怎样做才会更好,让宝宝在安全的范围内体会到自己“编操”的乐趣。宝宝就会对运动更感兴趣。

6、做操前的准备工作

做亲子健身操前,父母应把手洗干净,指甲不宜过长,摘掉手表或者首饰,以免划伤宝宝的皮肤。

7、做健身操的更佳时间

做亲子健身操更好在哺乳后(饭后)和睡觉前的游戏时间,这时宝宝情绪好,吃的食物又消化了一段时间。切忌哺乳后(饭后)立即做操。

8、动作的程度

做亲子健身操时父母的动作要轻柔、缓慢,不能用力过度牵拉。做操前抚摸宝宝全身,使他全身放松。如果有条件,放一些轻松而优美的音乐更好。

9、“运动服”的配备

宝宝的“运动服”应轻便、宽松,做起操来舒适自如。

10、不开心时不宜进行锻炼

宝宝情绪低落或哭时不宜立即做操,因为宝宝不开心时,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更何况这时宝宝也会拒绝进行健身运动。

二、推荐三种水中亲子操

炎炎夏日,带宝宝去游泳既能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又能锻炼身体,可谓一举两得。而在水中嬉戏前的时间,顺便做做简单的水中体操,不仅增进感情,对身体筋骨也有不少好处!

在水中做亲子体操,借助水的阻力,能够训练父母与孩子躯干左右侧的稳定度、下肢内外侧以及肩部的肌力,还有宝宝手脚的协调性。这些动作同时也可以消除赘肉,紧实小腿肌。而水有浮力,可以支撑身体,不易造成运动伤害。不必太多花俏的步骤,就可以达到训练肢体稳定、消除赘肉、亲子同乐的效果。

装备:

亲子操部分动作为了增加阻力效果,建议每个人左右手各拿一个空塑料瓶,父母亲适合大一点的,宝宝则用小一点的。

1、螃蟹走

1)父母与宝宝面对面、手牵手,在父母带领下,两人于游泳池中横向跨步走。行进间,父母可以用口令‘跨、并、跨、并’吸引孩子注意力。

2、蜻蜓点水

1)父母与小孩面对面,手拿宝特瓶,两人先将两手伸直向前。

2)保持身体正直,手臂伸直,将宝特瓶向池底压,在45度角停5秒。然后慢慢将肩部肌肉放松,让宝特瓶恢复原位。重复5次循环。

3、金鸡独立

1)父母与宝宝肩并肩,在游泳池中站好,两手臂向前伸直,做为平衡身体之用。

2)两人先将外侧的腿向前抬起,在水中执行这个动作的时候,父母亲要留心孩子是否会突然失去中心而站不稳,站稳后停留5秒。

3)收腿,换两人内侧的腿向前抬起,站稳后停留5秒。

4)两人外侧的腿向外摆30度,站稳后停留5秒。

5)亲子一起转身,同样将两人外侧的腿向外摆30度,站稳后停留5秒,总共5次循环。

贴心

亲子教育论文篇(2)

开展“亲子教育”活动时,父母通过自身具有的良好感应性和创造力,创设一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特长的育人环境,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在“亲子班”活动中,对于幼儿每次活动的表现,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功的喜悦。另外,在“亲子班”活动中让孩子通过与小伙伴的接触与交往,培养其交往能力,以促进孩子适应能力的提高,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能力和需求,捕捉更佳教育时期。

在开展亲子活动中,家长要与孩子共同讨论、确定活动主题,通过讨论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尊重与满足孩子的要求。确定主题后,准备活动材料,布置活动环境,以及在以后的活动中家长和孩子要在一起想办法,共同商量、一起动手,这样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活动能力和存在的问题,便于捕捉更佳教育时机,及时给予必要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三)亲子活动有利于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

因孩子的家长平时只注重自己的事物或忙于家务,与孩子的交往有所减少,忽视了孩子的情感体验。而开展“亲子”活动后,作为父母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参与此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与父母充分的交流,使其感受家长之爱,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以增加家长与孩子的亲情,使亲子关系更融洽。在活动中父母的参与状态和表现,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不仅能促进其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还能帮助其更好地发展认知能力。因此,我们说“亲子班”的建立,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后,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家庭指导,使家园共同配和搞好幼儿教育。幼儿在家的表现往往是园内学习、活动的反应,从中家长可以发现许多问题或不足,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家长还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给教师,使两者的教育互补,并取得教育的实效。

二、亲子活动的教育效果

亲子教育活动的开展,便于家长指导幼儿在家的游戏活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活动天地,对于煅炼幼儿地独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地情感发展、丰富幼儿想象力方面都有一定帮助。如有一名小朋友,怕生、不敢大生说话、胆子小,参加亲子活动以后,性格开朗了许多,在人多的场合也不会惧怕,会大声的说话介绍自己,并能勇敢地表现自己,增强了自信心。

亲子教育论文篇(3)

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是让父母感到幸福和骄傲的事。但是许多家长却为此伤透了脑筋:孩子叛逆;孩子喜欢玩;孩子不愿意努力学习,成绩上不去……为什么在这些孩子和家长之间仿佛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呢?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呢?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好的关系本质特征就是和谐,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

自己对女儿的教育曾一度走入误区,认为教育孩子就是管教孩子,孩子必须听父母的,孩子必须要学习好等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上会犯错,何况是孩子呢?要允许孩子犯错,知错后改正就好。父母要学会享受孩子,向孩子学习。我们离孩子近一些,或许就是离现代化近一些。

为了女儿将来能书挺拔秀气的毛笔字,一年级起我就给她报了书法班,更初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至少练一个小时,认真书写老师留的每一项作业量,虽然天天都是点、横、竖、撇、捺,女儿依旧努力地练习。。。。。。爷爷每周带着女儿去上一次书法课,回到家里,爷孙俩练得不易乐乎,一个学期下来,女儿高涨的热情开始慢慢降温。学书法是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因为每天都要练习,这样就减少了孩子玩的时间,孩子是不情愿的;而且练习书法是枯燥乏味的;在后来的练习时间里,女儿开始磨磨蹭蹭,应付了事。我看了很生气,很严肃的批评她说:“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坚持,有耐心,你不能光看到别人家写得作品好就羡慕,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谁知女儿硬硬的来了一句:“本来学书法就不是我自愿的,是你非要给我报班!为什么小孩子一定要听大人的安排?”我听了女儿的话站在原地好一会儿没动,是啊!女儿长大了,不再是那个我说什么就听什么的小孩子了。兴趣是更好的老师,家长不能把自己的一些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上周在体育馆陪女儿打球和一位家长闲聊时,她说:“以前我们小的时侯生活条件不好,可是我们个个都有很快乐的童年,大人由着我们疯,由着我们玩。现在一家一个孩子,生活条件也好了,可是孩子反而不快乐了,为什么?是家长干涉的太多了,逼着上课外班,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占得满满的。对孩子不肯放手,怕冻着怕饿着怕累着……”仔细一想,可不是家长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吗?孩子只是借助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而我们却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我们是在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实现自我,而不是在改造孩子。

之后,我和女儿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谈话,妈妈不再逼着她练书法,她在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尽力就好,既使不是,照样是爸妈更爱的孩子。女儿更后表示她自己也不是愿意放弃书法,只是不愿意每天练那么多,我心中释然。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心中有很多想法是父母不了解的,父母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对孩子的教育才可能到位,产生积极的效果。当父母觉得孩子有问题的时侯,千万不要灰心,更不要训斥孩子,要用足够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成长,等待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美。

亲子教育论文篇(4)

杨宝忠教授认为“是家长的教育素养,即家长所具有的教育科学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教育态度和教育期望。”而关颖研究员则从教育社会学视野出发,指家长教育素质是作为父母特定角色的特殊素质”,包括家长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能力等。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家长教育素质的统一体。华东师范学者莫建秀在毕业论文学前儿童母亲教育素质及其开发研究中将母亲的教育素质分为教育品质、教育观念、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四个方面。学者李俐心在其毕业论文小学生家长素质对家校合作影响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家长的教育素质分为动力系统、知识系统、操作系统三个方面。其中动力系统包括家长对自己的角色认知和家长教育观念;知识系统包括家长对儿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常识的了解;操作系统包括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两个方面。

二、关于母亲的教育素质现状的研究

三、提高母亲的教育素质策略的理论研究

从成人教育的角度出发,莫建秀在其论文学前儿童母亲教育素质的开发对策中建议,母亲教育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从思想对母亲教育进行合理的定位,包括:对母亲教育的重要价值的肯定,将母亲教育纳入成人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从母亲教育的管理体制上加强,具体包括:完善的规章制度、固定的教育基地、权威的管理机构、专门的师资队伍、合适的教学材料、充足的经费投入。吕秋芬从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在其毕业论文0—3岁农村幼儿母亲育儿素养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提出了提高农村幼儿母亲育儿素养的对策和建议:社会各相关部门积极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农村幼儿母亲育儿素养教育的提高;为农村幼儿母亲创造业余学习条件;农村幼儿母亲要积极提高育儿意识和相关素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为农村母亲育儿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黄跃洪提出改善城乡中小学生父母教育素质的建议及对策: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普及改进家长学校,加强家校合作,积极构建学习化社区,鼓励家庭创建学习型家庭,借鉴国内外优秀家教经验,探求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四、影响母亲的教育素质的因素的研究

综合以上关于母亲教育素质的研究的所有成果,可以看出当前母亲教育素质的研究现状主要呈现出这几个特点:

亲子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母教文化;精髓;当代价值。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生存环境中,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安康民族经过不断创造与积累,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丰富璀璨的传统文化,母教文化是安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母教文化的内涵阐释。

母教文化是关于母亲教育的文化。目前,我国学者对“母亲教育”的界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的教育”,认为母亲是人生的位教师,承担着教养子女的重任;二是“教育母亲”,即通过对母亲实施教育,提高母亲的素质,从而提升母亲的教育质量。母教文化包含的是母亲的教育,是指母亲这一社会群体在抚养教育子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经验等精神文化成果以及与此有关的人文景观等物态文化现象的总和。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对精神面的“母教文化”进行探讨。

二、国内传统母教文化的精髓。

国内有着悠久的母教传统,历来重视母亲对子女的养育作用,韩诗外传卷九说“贤母使子贤也”,说的是贤良的母亲重视教育,使孩子长大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安康民族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贤母名母,她们深明“妇道”,教子有方,培养出众多的杰出人才,充分显示了母亲教育的力量。‘古代安康女杰中的“周三母”,可称为国内更早的家庭女教师。据列女传·母仪传记载:“三母者,太姜、太任、太姒……君子谓太姜广于德教……太任为能胎教……太姒仁明而有德……颂曰:周三母,太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

太姒更贤,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的母亲,更是母教文化的典范。国内母亲在长期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形成了具有安康民族特色的母教文化。

(一)“重德”“勉学”的教育内容。

古代女性被限制在家庭中,承担着“女儿、妻子、母亲”三重角色。“母以子贵”的现实使女性不仅要去创造生命,还要含辛茹苦地去培育这些生命,使他们成为“贵人”以光宗耀祖,显示自身的价值。为此,母亲从小就按“德才兼备”的目标去教育子女,在教育内容上表现出“重德”“勉学”的特点。

“以德为本”,是国内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我国传统母教非常重视对子女“德”的培养,教子为善、诫子勤俭,倡导信实爱人、忠孝仁义,造就出许多仁人志士。“岳母刺字”已家喻户晓,岳母姚氏从小教育儿子“以身许国,报效国家”,还亲自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背上,使岳飞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

“陶母退鱼”也广为流传,据世说新语记载:“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饷母。母封?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母湛氏身为女流,却深明大义,见利而不忘义,退回了儿子尽孝的腌鱼,并训导儿子要清白做人,廉洁奉公。陶侃遵循母亲教导,一生清正廉明、勤于政事。

我国传统母教除注重德性培养,还把“勉学”作为教子的重要内容。古代母亲们深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的道理,通过各种方式勉励、鞭策孩子勤奋读书,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学有所成。孟母仉氏为给孟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长学习环境,曾三次迁居。

(二)“说理”“垂范”的教育方法。

我国古代社会奉行的“男尊女卑”思想,特别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妇礼,使女性受到各种约束和压制,她们无论是作女儿、妻子还是母亲,都要服从男性。虽然,儿子为了尽孝,不得不听从母亲的管教,母亲教育子女成为理所应当之事。

我国传统母教善用言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寓教于喻,循循善诱,使孩子领悟其中的道理,自觉去践行。孟母“断机教子”已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孟母看到孟子逃学回家,没有打骂,而是通过“断其织”告诫儿子“: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从母亲的话语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从此发奋勤学,做事有始有终,成为天下之名儒。

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说的是善果官至三品,但是其母崔氏仍坚持每天纺纱织布,夜深才睡,善果不解,其母对儿子说:“你的俸禄是皇上对你祖辈以身殉职的报答,应用以赡养亲属,我们怎可独自享用,作为富贵的资本呢!况且纺线织布,是妇女的本职,我不做这些事,就是骄奢淫逸了。”善果深受母亲良好品行的影响,一生为官清廉不奢。

三、国内传统母教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弘扬母教文化,有助于强化母亲意识。

当代女性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本应使她们在教养子女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但是,母亲教育并没有引起女性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致使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母教危机”。现代社会提倡平等,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越来越多,有些女性特别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年轻女性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过分看重自己的职业角色而忽视甚至放弃母亲角色。有些女性虽已成为母亲,但是生而不养或养而不育,孩子出生几个月就丢给老人或保姆照顾,即使把孩子留在身边也因工作压力而无暇顾及。

据国内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全国有66.47%的祖辈照看孙辈。在我们进行的“城小学生母亲教育现状”调查中,只有35.66%的母亲认为“母亲的重要工作是养育子女”,55.49%的母亲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还有7.51%的母亲持反对态度,由此可见,多数母亲对养育子女的职责认识还不到位。

古代妇女“相夫教子”,心甘情愿地为丈夫和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精心养育子女,并以此为幸福。我们应该继承这一母教传统,这并不是让女性放弃自我,回归家庭,而是要她们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多一些时间与精力去教育子女,展示更全面的自我。让女性成为母亲,不是自我价值的否定,而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弘扬国内优秀传统母教文化,与历史上众多的贤母名母零距离接触,感受其人格魅力,有助于当代女性深刻认识母亲角色的意义,强化母亲意识,自觉承担起母亲的职责,乐于做母亲。

(二)弘扬母教文化,有助于提升母教质量。

在当今社会,不管母亲是否意识到母亲职责,是否乐意承担母亲职责,客观上她们都扮演着子女的主要照顾者和主要教育者的角色。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80.16%的母亲和75.5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中主要由母亲照顾子女,71.31%的母亲和59.74%学生认为在家庭中主要由母亲负责子女的教育。比例如此之高,认识如此相似,表明了母亲在家庭中承担着教养子女的重任。不可否认的是,母亲在培育人才方面确实发挥着独特作用,每个人的生命都毫不例外地由母亲孕育,来到世界上接触到的个人也是自己的母亲,在婴幼儿时期任何人都不能替代母亲的作用,体现了母亲教育的唯一性;母亲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饥饿,还是孩子灵魂的塑造者和人生的引人,对孩子智能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和行为模式的养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体现了母亲教育的全面性;母亲与孩子血脉相连,息息相关,这种亲子依恋关系使孩子乐于听从母亲的教育,体现了母亲教育的权威性;母亲与孩子朝夕相处,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这种自然的教育方式易于被子女所接受,体现了母亲教育的高效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您在工作岗位的责任多么重大,无论您的工作多么复杂,多么富于创造性,您都要记住:在您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在等着您,这就是教育孩子。”但是,目前很多母亲还是“自然母亲”,凭着感觉、本能或老辈的经验来养育孩子,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子方法,存在着“重教不会教”的现象。天津儿童发展中心针对天津5000名0-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的“母亲教育需求问卷调查”显示,家长普遍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和知识,对母亲教育有需求的有4991名,占被调查人数的99%。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43.43%的母亲认为自己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效果不佳。59.52%的母亲非常希望、39.95%的母亲希望掌握更多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弘扬国内优秀传统母教文化,能使当代母亲更多了解母教文化的精髓,学习母教经验,掌握有效的育儿和教子方法,提升母教质量,由“自然母亲”成为“合格母亲”“优秀母亲”。

(三)弘扬母教文化,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

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发展的人才,人才的成长由母亲把好关,母亲的综合素质与教养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如果一个人自幼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使之将来步入社会成为一个具备良好素质和修养的公民,这是一个家庭的幸事,也是社会的幸事。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弘扬国内优秀传统母教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母、爱母,重视母亲教育的社会风尚,必将造就更多健康的个体,促进家庭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3]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国内文史出版社,2003、

亲子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母教文化;精髓;当代价值。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生存环境中,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安康民族经过不断创造与积累,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丰富璀璨的传统文化,母教文化是安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母教文化的内涵阐释。

母教文化是关于母亲教育的文化。目前,我国学者对“母亲教育”的界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的教育”,认为母亲是人生的位教师,承担着教养子女的重任;二是“教育母亲”,即通过对母亲实施教育,提高母亲的素质,从而提升母亲的教育质量。母教文化包含的是母亲的教育,是指母亲这一社会群体在抚养教育子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经验等精神文化成果以及与此有关的人文景观等物态文化现象的总和。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对精神面的“母教文化”进行探讨。

二、国内传统母教文化的精髓。

国内有着悠久的母教传统,历来重视母亲对子女的养育作用,韩诗外传卷九说“贤母使子贤也”,说的是贤良的母亲重视教育,使孩子长大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安康民族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贤母名母,她们深明“妇道”,教子有方,培养出众多的杰出人才,充分显示了母亲教育的力量。‘古代安康女杰中的“周三母”,可称为国内更早的家庭女教师。据列女传·母仪传记载:“三母者,太姜、太任、太姒……君子谓太姜广于德教……太任为能胎教……太姒仁明而有德……颂曰:周三母,太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

太姒更贤,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的母亲,更是母教文化的典范。国内母亲在长期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形成了具有安康民族特色的母教文化。

(一)“重德”“勉学”的教育内容。

古代女性被限制在家庭中,承担着“女儿、妻子、母亲”三重角色。“母以子贵”的现实使女性不仅要去创造生命,还要含辛茹苦地去培育这些生命,使他们成为“贵人”以光宗耀祖,显示自身的价值。为此,母亲从小就按“德才兼备”的目标去教育子女,在教育内容上表现出“重德”“勉学”的特点。

“以德为本”,是国内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我国传统母教非常重视对子女“德”的培养,教子为善、诫子勤俭,倡导信实爱人、忠孝仁义,造就出许多仁人志士。“岳母刺字”已家喻户晓,岳母姚氏从小教育儿子“以身许国,报效国家”,还亲自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背上,使岳飞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

“陶母退鱼”也广为流传,据世说新语记载:“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母湛氏身为女流,却深明大义,见利而不忘义,退回了儿子尽孝的腌鱼,并训导儿子要清白做人,廉洁奉公。陶侃遵循母亲教导,一生清正廉明、勤于政事。

我国传统母教除注重德性培养,还把“勉学”作为教子的重要内容。古代母亲们深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的道理,通过各种方式勉励、鞭策孩子勤奋读书,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学有所成。孟母仉氏为给孟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长学习环境,曾三次迁居。

(二)“说理”“垂范”的教育方法。

我国古代社会奉行的“男尊女卑”思想,特别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妇礼,使女性受到各种约束和压制,她们无论是作女儿、妻子还是母亲,都要服从男性。虽然,儿子为了尽孝,不得不听从母亲的管教,母亲教育子女成为理所应当之事。

我国传统母教善用言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寓教于喻,循循善诱,使孩子领悟其中的道理,自觉去践行。孟母“断机教子”已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孟母看到孟子逃学回家,没有打骂,而是通过“断其织”告诫儿子“: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从母亲的话语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从此发奋勤学,做事有始有终,成为天下之名儒。

“教者必先正己”是古代家训的明理。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贤良之母,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用她们自身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言行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影响子女发展的。隋书·郑善果母传记载“: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兒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济乎?

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枲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说的是善果官至三品,但是其母崔氏仍坚持每天纺纱织布,夜深才睡,善果不解,其母对儿子说:“你的俸禄是皇上对你祖辈以身殉职的报答,应用以赡养亲属,我们怎可独自享用,作为富贵的资本呢!况且纺线织布,是妇女的本职,我不做这些事,就是骄奢淫逸了。”善果深受母亲良好品行的影响,一生为官清廉不奢。

三、国内传统母教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弘扬母教文化,有助于强化母亲意识。

当代女性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本应使她们在教养子女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但是,母亲教育并没有引起女性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致使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母教危机”。现代社会提倡平等,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越来越多,有些女性特别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年轻女性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过分看重自己的职业角色而忽视甚至放弃母亲角色。有些女性虽已成为母亲,但是生而不养或养而不育,孩子出生几个月就丢给老人或保姆照顾,即使把孩子留在身边也因工作压力而无暇顾及。

据国内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全国有66.47%的祖辈照看孙辈。在我们进行的“城小学生母亲教育现状”调查中,只有35.66%的母亲认为“母亲的重要工作是养育子女”,55.49%的母亲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还有7.51%的母亲持反对态度,由此可见,多数母亲对养育子女的职责认识还不到位。

古代妇女“相夫教子”,心甘情愿地为丈夫和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精心养育子女,并以此为幸福。我们应该继承这一母教传统,这并不是让女性放弃自我,回归家庭,而是要她们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多一些时间与精力去教育子女,展示更全面的自我。让女性成为母亲,不是自我价值的否定,而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弘扬国内优秀传统母教文化,与历史上众多的贤母名母零距离接触,感受其人格魅力,有助于当代女性深刻认识母亲角色的意义,强化母亲意识,自觉承担起母亲的职责,乐于做母亲。

(二)弘扬母教文化,有助于提升母教质量。

在当今社会,不管母亲是否意识到母亲职责,是否乐意承担母亲职责,客观上她们都扮演着子女的主要照顾者和主要教育者的角色。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80.16%的母亲和75.5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中主要由母亲照顾子女,71.31%的母亲和59.74%学生认为在家庭中主要由母亲负责子女的教育。比例如此之高,认识如此相似,表明了母亲在家庭中承担着教养子女的重任。不可否认的是,母亲在培育人才方面确实发挥着独特作用,每个人的生命都毫不例外地由母亲孕育,来到世界上接触到的个人也是自己的母亲,在婴幼儿时期任何人都不能替代母亲的作用,体现了母亲教育的唯一性;母亲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饥饿,还是孩子灵魂的塑造者和人生的引人,对孩子智能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和行为模式的养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体现了母亲教育的全面性;母亲与孩子血脉相连,息息相关,这种亲子依恋关系使孩子乐于听从母亲的教育,体现了母亲教育的权威性;母亲与孩子朝夕相处,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这种自然的教育方式易于被子女所接受,体现了母亲教育的高效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您在工作岗位的责任多么重大,无论您的工作多么复杂,多么富于创造性,您都要记住:在您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在等着您,这就是教育孩子。”但是,目前很多母亲还是“自然母亲”,凭着感觉、本能或老辈的经验来养育孩子,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子方法,存在着“重教不会教”的现象。天津儿童发展中心针对天津5000名0-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的“母亲教育需求问卷调查”显示,家长普遍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和知识,对母亲教育有需求的有4991名,占被调查人数的99%。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43.43%的母亲认为自己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效果不佳。59.52%的母亲非常希望、39.95%的母亲希望掌握更多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弘扬国内优秀传统母教文化,能使当代母亲更多了解母教文化的精髓,学习母教经验,掌握有效的育儿和教子方法,提升母教质量,由“自然母亲”成为“合格母亲”“优秀母亲”。

(三)弘扬母教文化,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

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发展的人才,人才的成长由母亲把好关,母亲的综合素质与教养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如果一个人自幼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使之将来步入社会成为一个具备良好素质和修养的公民,这是一个家庭的幸事,也是社会的幸事。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弘扬国内优秀传统母教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母、爱母,重视母亲教育的社会风尚,必将造就更多健康的个体,促进家庭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3]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国内文史出版社,2003、

亲子教育论文篇(7)

1 亲子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亲子”中“子”是指孩子,“亲”主要是指孩子的双亲。事实上,亲子话题受到关注的内在原因是现代父母对亲子教育的接纳与重视。

1.1 亲子教育的含义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是以亲子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意在研究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及其教育。亲子教育是依据“PATP”(Parents as Teacher and Partner)的教育理念,提出“父母是幼儿早教中更重要的老师和玩伴”的理念。与传统家庭教育相比,亲子教育不再是长辈对孩子的单向教育,而是把“亲”与“子”两者都视为被教育的对象,提倡父母与孩子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中互动,达到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通过亲子教育达到的目的有双重性:

(1)对父母的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父母来讲,孩子像一面镜子,会映射出自己的优点,同时也会折射出自己的缺点。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性格等方面有好的发展,很多父母选择亲子教育就是为了通过提升自己的言行等来更好地影响孩子。另一方面,通过亲子教育,让父母更懂得如何科学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实现家庭教育的目的。

(2)对孩子的教育。亲子教育注重对孩子右脑和早期智力的开发。其中可以分为智力和智能两方面:1)智力方面,主要包括对孩子观察、想象、思维、记忆、创造、注意力等能力的开发与培养。2)智能方面:主要包括动作能、应物能、应人能和言语能。动作能即大运动及手指能力;应物能即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分析和综合能力;应人能即生活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言语能即孩子的听、理解、语言表达能力。

2 亲子教育的理论基础

亲子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从诸多经典教育理论演变而来,而亲子游戏、亲子产品等都是以这些理论为基础汲取设计依据。其中,更著名的要属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2.1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含义

蒙氏教育理论的精华主要有四个方面:

(1)自发性活动有助于儿童独立。蒙氏教育认为儿童自发性的活动能够培养他们逐渐走向独立。有些儿童表现出独立能力弱多数是因为成人的妨碍。而自发性活动法则提倡孩子的自主学习,以及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2)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理论。蒙特梭利博士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称这种现象为学习和教育的关键期。例如,儿童6个月至一岁期间是辨音敏感期。儿童敏感期具有暂时性,以及个体差异性。如果能够抓住儿童的敏感期给孩子提供与其敏感期相适应的条件,便可以加强教育效果。

(3)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孩子自出生便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开始感知和吸收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氏教育认为孩子的教育应从一出生就开始。通常0~3岁的儿童属于潜意识吸收性心智,有比喻说此时的孩子像照相机,对身边的事物就像拍照一样无意识、无选择地吸收;3~6岁的儿童属于有意识吸收性心智,在吸收的同时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兴趣,也就是敏感期的出现。父母要学会观察和判断。

(4)儿童的成长要有适宜的环境。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属于内部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与环境相互作用。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喜欢探索环境,并很容易吸收环境中的各种印象来建构其心智。因此,一个充满爱与快乐的环境非常重要。其次要开放和自由,自由的环境可以使孩子放松并显露本性,也就是释放天性。

3 基于亲子教育理念的亲子产品设计要点

亲子产品是指父母与子女一起参与并共同提高的一种育儿产品,也可理解为是适应十八岁以下儿童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并能满足父母与儿童在生活、娱乐、学习和交往之间交流活动的产品。[1]以蒙氏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产品设计原则,推出亲子产品设计中的几个要点:

3.1 产品的设计要同时满足孩子与父母的需求

亲子产品的使用者不仅是孩子,同时也包括父母。在父母与孩子共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仅通过互动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而大人也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享受与娱乐,这样也将把枯燥的“哄孩子”转变为有趣的亲子体验。因此,务必要将亲子产品与儿童玩具区分开,在设计前期,做好产品定位,找到孩子和大人的共同频率是亲子产品设计的要点。

产品的使用过程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下进行,所以必定会创造出某种情境,或温馨,或安静,或激烈,或热闹。不论怎样,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产品的使用将为父母和孩子营造怎样的气氛与环境,不能局限于产品本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孩子体验某种亲感,这是教育工作中更困难的事”,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产品使用方式的设计先为父母与孩子营造出一种亲切的气氛。

3.3 设计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符合其敏感期特点

儿童的敏感期为亲子产品设计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设计依据,不同年龄的儿童敏感范围不同,因而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可以抓住儿童敏感期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帮助父母找到引导孩子的方向,同时也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从儿童敏感期图示可以看出,不同敏感范围会同时出现在某个年龄段。因此,产品设计可以兼具这些敏感范围,从而更加丰富有趣。

3.4 产品的使用给孩子提供发挥的空间

根据儿童行为自发性理论,我们了解到鼓励孩子自主的行为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所以在产品设计中,使用的方式不应太局限或死板,在设计的时候能够预留一定的想象空间或自主发挥的余地,同时这种发挥的空间又不是漫无目的的,是在设计的掌控之中。因此,把握这样的尺度很重要。

亲子产业的热潮体现出现代父母对亲子教育的重视,而亲子产品作为亲子产业中的一个领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父母提供亲子互动与亲子教育的便捷。好的亲子产品不仅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更能为父母与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

参考文献:

亲子教育论文篇(8)

1.亲子教育的活动结构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笔者上述对亲子教育的概念界定,亲子教育活动涉及三方主体:幼儿(在幼儿园普遍的亲子教育实践中,主要针对0~3岁婴儿)、家长(孩子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教师。教师是双重指导者和示范者,一方面直接设计、组织、指导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对家长进行教养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指导;家长同时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双重角色,作为学习者,在教师设计的活动中接受教师的示范指导,学习教养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者,在活动中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要求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活动;幼儿主要扮演活动参与者的角色,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影响下积极活动,获得身心发展。这一复杂的活动要求亲子教师担负多方面的任务,在活动前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的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方案,在活动中则要不断变换角色,特别要注意对幼儿的指导语和对家长的指导语之间的差异,做到适时变换、准确使用。

2.亲子教师应该具备的专注素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亲子教师的多重角色和复杂的工作任务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专注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储备。亲子教师需要牢固掌握关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卫生保健、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实践中幼儿园亲子教育中涉及的主要是0~3岁婴儿,因此亲子教师需要特别掌握3岁前婴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熟悉每个阶段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并了解每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能力结构。亲子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与幼儿和家长进行沟通,且其所面对的家长文化水平各异、职业种类不同,这要求亲子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同时,由于面对的幼儿和家长各具特殊性,要求亲子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在交流和活动中发现家长的教养问题和幼儿的特殊发展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3)技能要求。亲子教师需要具备夸张的情绪表达技能,如此才能吸引幼儿和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此外由于亲子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设计的亲子活动来实施的,因此活动中涉及的各种艺术技能如唱歌、跳舞、器乐演奏等也是亲子教师需要掌握的。

除此之外,基于一些幼儿园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性格开朗、活泼外向、善于交流的亲子教师更容易赢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因此具备这些个人特质,也有利于成为优秀的亲子教师。

二、幼儿教师与亲子教师专注素养要求有异,但幼儿教师具有转型优势

1.幼儿教师与亲子教师的专注素养差异

理论分析和实践反馈的信息都表明,幼儿教师与亲子教师在专注素养方面的要求是不尽一致的。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未必就是一个优秀的亲子教师,反之亦然。我们可以通过幼儿教师与亲子教师的不同工作要求和工作特点间接反映其专注素养方面的不同要求。首先,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要交流对象是幼儿,亲子教师在工作中的交流对象则同时包含幼儿和家长双方。其次,幼儿教师的工作目的主要是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亲子教师的主要工作目的则是提升家长的教养水平。再次,幼儿教师面对的主要是3~6岁的幼儿,亲子教师面对的主要是0~3岁的婴儿。更后,幼儿教师的每日工作周期往往比较长,通常是半天或一天,其与幼儿相处的时间比较多,更有利于充分观察和了解幼儿的特点,亲子教师每日工作周期往往比较短,通常是一个亲子活动的时间(半小时左右),其与幼儿相处的时间较短,不利于进行充分的观察和了解。

2.幼儿教师转型为亲子教师所具备的优势

虽然幼儿教师与亲子教师在专注素养要求方面存在差异,但仍有许多共通之处,这使得幼儿教师在转型为亲子教师时具备了更多优势。首先,幼儿教师学过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理论课程,还学过音乐、美术、舞蹈等专注技能课程,而且通常有教育幼儿的经验,幼儿教师可以把与幼儿打交道的这些经验迁移到婴儿身上。其次,家长工作是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教师与各种类型家长交流的经验也可以迁移到亲子教育过程中与家长的交流方面。再次,幼儿教师在多年工作经历中,往往逐渐变得更加开朗、活泼、善于表达、情感丰富,这些个人特质都有助于成为优秀的亲子教师。

三、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师资宜以内培为主,走专职化和专注化道

从以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要实施专门化的亲子教育,在现有幼儿教师中选拔培养亲子教师是一条可行且有效的道。事实上,这条道可能比外聘教师或录用应届毕业生更为经济、有效,且更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四川省直属机关东通顺幼儿园的经验就表明,外聘亲子教育机构教师不太好管理且往往由于教育理念不一致等原因,难以形成本幼儿园的亲子教育特色,而录用应届“亲子教育专注”及“早期教育专注”师范毕业生则感觉到他们明显缺乏实践经验,不容易得到家长的认可,且培养周期较长。在内培亲子教师时,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1.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力争走专职化道

亲子教师是一个专注性很强的工作,其与幼儿教师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教师本人要完成专注化的过程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目前的幼儿教师一般工作琐碎而繁忙,如果采取兼职的办法顾及两头,往往难以在亲子教师的专注方面有所突破(至少也需要很长的周期,且使教师非常疲惫)。很多幼儿园的实践经验也表明,让部分幼儿教师兼职从事亲子教师工作,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安排教师专职担任亲子教师后,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专注发展表现出重大进步。可以说,专职化是专注化的基础条件。

2.严格选拔,加强培训,突出重点

亲子教师的工作要求与幼儿教师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教师本人有转型的意愿,并同时具备一定的素质基础和人格特质,选拔工作至关重要。可供参考的做法是:首先,教师自愿报名;其次,按照亲子教师专注素养标准进行选拔,主要考虑教师的业务素质、人格特点、理论修养、学习潜力等,更终挑选出一批优秀的教师担任专职亲子教师。

3.重视实践,充分交流,以研究促发展

四、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注意梯队化和多元化

如上所述,幼儿园亲子教育有着多种多样的实施途径,本文着重分析的只是在幼儿园中以亲子班或亲子园为载体的专门化亲子教育的师资问题,这乃是由于幼儿园附设亲子园已是一种普遍行为,因为其较好的社会效应,在部分地区已将此作为政策教育行政部门的一种教育发展规划,成都便是例子。从研究的角度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园服务社区的职能,更好地提升家长的教养素质进而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在举办亲子园的同时,仍然应该重视其他多种多样的亲子教育形式,诸如幼儿园开放日、幼教专家进社区、亲子活动日、家长学校、妈妈俱乐部,甚至幼儿园网站和宣传栏以及每一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日常交流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亲子教师,都肩负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养知识和方法,以及现代教育观念的任务。因此,鼓励幼儿园教师不断学习,全面掌握0~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更新的教育思潮、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幼儿园可以构建起一个亲子教师梯队,专注的和专职的亲子教师是这个梯队当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而广大幼儿教师则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和补充力量。

(作者单位:成都学前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106)

参考文献:

[1][3]胡育。试论亲子教育的内涵与功能[J]。教育科学,2002(3)。

[2]熊鸣婷,卢清。亲子教育精神之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4)。

亲子教育论文篇(9)

记者:您特别看重和关注家庭教育,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如何?

彭佩云:安康民族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各级党委和政策的重视支持下,在妇联组织、教育部门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家庭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家庭教育的水平逐步提高。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比如,孩子及其家长、老师大多是独生子女;电脑、电视的普及减少了亲子沟通时间;网毒网瘾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带来许多问题;离婚率持续递增,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子女教育令人担忧;某些领导干部、富人和社会名流子女的不良行为引起公愤等。另外,近年来,未成年人性行为的随意与多发,引发了少女流产现象增多,不仅危害了她们的身体健康,也使青少年性犯罪增加。

记者: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彭佩云:首先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教育必须以德为先、以德为重,明确。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为此,要普及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育能力,使家庭与学校、社会紧密协作,帮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特别要关爱和帮助各种困难家庭。希望各有关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新时期家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政策决策提供对策和建议。

记者: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比例越来越大,您对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怎么看?

彭佩云: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已经出现代独生子女养育第二代独生子女的情况。许多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过高期望、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压力过重、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现象相当突出,不利于孩子养成健全人格、提高全面素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与家长缺乏正确的育儿观、教子观密切相关。希望家长都能发挥言传身教作用,用正确的观念、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亲子教育论文篇(10)

国内从亲子教育概念的提出到亲子园、亲子中心的兴办也不过才二十多年的时间。幼儿园的蓬勃发展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但是,无论是幼儿园的教育还是亲子教育,我们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细细地思考。切不说近年来西方的众多教育模式蜂拥而致,也不说深圳到底有多少家亲子园?有多少家幼儿园?幼儿园中又有多少开办了亲子班?先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朋友在深圳南山区某家幼儿园做亲子老师,幼儿园并设有专门的亲子教,生员也不错。但是亲子班几乎属于幼儿园中独立的机构,和其他班级没有任何联系,甚至亲子班的家长也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节庆和他们没有关系。只等孩子到上小班的年龄,父母一丢手就把孩子放到小班,认为孩子已经熟悉幼儿园了,可还是和其他的新生一样哭闹。如果是这样,家长为什么非要到幼儿园上亲子班呢?或者说家长带孩子上亲子班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有些想不通,家长天天陪着孩子上幼儿园,孩子怎么会不熟悉幼儿园的老师和其他孩子?怎么会不熟悉幼儿园的各个环境?怎么会不熟悉幼儿园的常规?于是我逐渐清晰的认识到亲幼衔接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明显的。

在幼儿园以外的亲子园(亲子中心)大都没有开展专门的亲幼衔接教育。虽然也有一些打出了“亲幼衔接课程”的噱头,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内容。主要原因是亲子园和幼儿园整体环境的脱离。两家都不在一起,所谓亲幼衔接也只是空口说说。幼儿园和小学也是整体环境脱离的。亲幼衔接和幼小衔接之间有什么不同吗?首先,儿童到了入学年龄时,对外界环境已经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自我判断和调节的能力,所以对环境的改变能够在教短的时间熟悉和适应。而3岁前的幼儿依赖性很强,对陌生环境会因缺少安全感而产生抵触,适应较慢。其次,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已经离开父母,独自进行一日的学习。而亲子园的亲子教育是一直都有家长陪同的,到了幼儿园后,幼儿则需要脱离父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一日教育生活,落差是很大的。所以整体环境的脱离,幼儿的年龄越小,影响越大。所以幼儿园的亲子班在亲幼衔接教育上是有很大的资源优势的。

幼儿园的亲子班和幼小班之间存在的亲幼衔接,从宏观可以看做是“亲幼衔接”的概念下正需要逐渐统一的课程建构,也就是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之下需要去逐渐完善的特色的亲子课程。从场看幼儿园只所以办亲子班,更初考虑是亲子班的生员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幼小班,储备后续生源,而同时又提升幼儿园的竞争力(毕竟多了一项服务)。幼儿园在场中的竞争力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幼儿园的硬件环境设施、课程特色、师资团队、管理理念、宣传等。如果幼儿园的生员爆满,不存在招生的压力的话,无疑亲子班少了一种支撑点。在幼儿园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前提下,幼儿园的亲子班不免出现了视觉的盲点,容易被忽略,更多的人会把注意力放置在幼小班上。因为亲子班在原本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是新的添加剂,而早教课程和幼教课程又有很多的不同,管理和实施起来自然会有厚此薄彼的情况。许多幼儿园的亲子班或多或少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亲子班也没有幼儿小中大班之间联系的那么密切,从上课的模式和幼儿园也有不同。亲幼衔接在幼儿园失去了真正价值,也失去了意义。这就很容易造成亲子班和幼儿园的脱节,其结果亲子班和幼儿园的课程也逐渐脱节,幼儿园的亲子班和幼儿园以外的亲子中心相比也逐渐失去了亲幼衔接的优势。实际上,这是一种很普遍的事情,因为很多幼儿园还没有把亲幼衔接作为幼儿园建构课程中的一部分去考虑。而“亲幼衔接”作为课程去实施是有一定的难度。亲子早期教育不同于幼儿园教育,从课程模式、实施方式、能力评估等也幼儿园的课程也有很大的差别,需要有熟悉亲子和幼儿园课程设计能力的专注教师共同完成。但是,亲子早期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可以运用相同的教育理论理念。所以,在幼儿园建构适合本园理念的特色的亲子课程是可以的。

在幼儿园的亲子班建构具有“亲幼衔接”特色的亲子课程。就必须更正亲子班和亲子中心是有本质性的不同,亲子中心是独立的教育单位,而亲子班属于幼儿园的一个班级,和大中小班是一样,它遵循于幼儿园统一的教育理念,服从于幼儿园统一的管理,虽然在活动组织上和参与群体上有一些差别。但在课程的设计中要结合和把握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这些是前提。之后要从几个方面思考,并进行实施尝试。首先,在亲子班各个年龄段的活动组织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常规培养都要和幼儿班的常规完全统一。比如,排队,喝水盥洗,取放玩具图书等。使亲子班孩子升如小班后会很快适应班级生活。其次,在课程组织和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小小班和小班的课程,找寻彼此间的联系,使孩子在上小班后,即便没有父母陪同,也会很快的适应班级的教学。再次,加强亲子班和幼儿班之间的互动,让亲子班的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和幼儿。特别是引导亲子班的孩子熟悉幼儿园的教职人员,在训练孩子礼貌问好的同时,有利于消除孩子对环境和人的陌生感。再四,对于即将要上小班和小小班的亲子班幼儿可以尝试开展无家长陪同的教学活动,对上幼小班有一个过渡。等等。即便做到了这些,还不能算做好了亲幼衔接,更何况要建立一个以“亲幼衔接”为概念的亲子课程。笔者早先虽然也在幼儿园带过小中大班,后又在亲子教育结构做亲子老师,现在又在幼儿园做亲子老师,也有一些经验。但是从事目前的亲子教学工作也只是结合着自己以前的经验进行教学,还是延伸着亲子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请教过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很有经验的朋友。朋友给了我一些建议:首先建构一个以幼儿园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亲子班教学大纲。在大纲中逐渐细化亲子班活动开展的模式、活动方案的书写表格、积累教育笔记和观察记录、及时反思每次的活动等等。而更重要的就是文案的积累和反思。通过每次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加之反思和讨论,逐渐清晰积累出亲子班的课程。也许朋友说的很轻描淡写,但是我知道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教育部副部长在全国幼儿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特提出:“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接受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需求也在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从过去一段时间主要发展3―6岁的幼儿教育,延伸至0―3岁婴幼儿的教育,既是我国早期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必然趋势。“十五”期间我们在提出目标任务时,特别提出了0―3岁的早期教育目标”。幼儿园发展亲子教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如何使幼儿园的亲子班发挥其作用形成特色,我相信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而“亲幼衔接”作为笔者尚不成熟的思考,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发现更多的问题,寻求出更多的答案,为0―7岁的教育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2] 刘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4] 育儿网()。

亲子教育论文篇(11)

公元前2100年前后,古代巴比伦人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君主专制的确立促进了宗教神学的重大发展。专制君主需要借助神灵的威力巩固自身的统治,希望出现一个众神之首。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的一神教,便应运而生,这正是犹太教产生的基础。后来犹太人(希伯来人后裔)的民族领袖摩西,在带领部落迁徙的过程中,创立了犹太教,尔后,犹太人的一支——以色列人,又将它带回巴勒斯坦。更后于公元前6世纪,犹太教作为一个具有完整教义、教规和礼仪的一个大宗教确立了下来。

一、犹太教义中体现出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关于教育目标

传统的犹太教教义中并没有专门明确地论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或章节。其中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理论。但是,圣经原文中一些章节,反映了犹太教义中有两种基本的教育目标:

其一,教导孩子敬畏上帝。犹太典籍中多处提到了要对上帝报敬畏之心。例如“智慧的开端是对上帝的畏惧。”[3]“你应该全心全意地爱你的上帝,用你所有的心血,所有的精神,所有的力量。认真对待今天我告诫你的这些话。让你的孩子们也深深铭记住这些话语。”[4]

其二,应该教导孩子们学习圣训,按照圣训所说去做事。例如,有文章说“遵循上帝的指示,做正确而合理的事情”[5]。“对上帝的敬畏使人心情愉悦,这种敬畏之情带给人快乐和长生”[6]。相似的论述还有“没有比敬畏上帝更好的事,没有比遵从上帝的圣训更美好的事”[7]。

(二)关于教育内容、方法及要求

犹太教教育的内容,在教育目标中其实已经提到了,就是圣训。所谓圣训就是犹太人认为从上帝那里获得的两种启示录——手写的和口述的。概括起来就是:摩西五经、先知书、神圣著作、塔木德。

1、学习圣经是义务

2、枯燥的方法和内心热爱结合

犹太教义的学习方法非常枯燥,甚至很残酷,犹太人不以这种枯燥为苦,还把它视为上帝对人们的磨练。“每天的第四个小时,上帝在教孩子们犹太哲学——拉比哈姆比亚德(HaimBeyad)把这理解为折磨儿童”[9]。

犹太教强调口头传授,注重记忆就不足为奇了。圣经中多处提到记忆的重要,例如,“认真对待今天我告诫你的这些话。让你的孩子们也深深铭记住这些话语。当你在家和外出的时候,当你躺下和起床的时候背诵它们”。[10]

但同时,犹太教义也强调学习者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所学的内容。这二者怎样统一起来呢?从圣经中一些描述集体活动的故事,我们能找到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例子。例如出埃及记中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记载了祭祀礼仪法典的重新制度的过程、祭祀礼仪的每个步骤,还记载了父母亲和孩子就上述两个方面讨论的内容。孩子们见证了祭祀礼仪的过程,询问礼仪的意思,大人们就告知他们一些相关的故事。例如在逾越节时,人们要吃未经发酵的硬面包,当孩子们询问这是为什么,“……你应该解释给你的儿子听‘正是因为上帝为我做的一切,我才得以从埃及逃出来,恢复自由’”[11]。

在塔木德中说到“如果孩子不会提问,父母要教他们,要用孩子的理解能力能理解的答案去教他们。”[12]

(三)关于教育角色

1、父母亲都应承担教育的责任

家庭教育中主要的教育人员当然是家长,是父母亲。父母是年轻人们模仿的典范。希伯来语中“教师”和“父母亲”的词根是一样。在希伯来圣经中,有许多句子是要求父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的训诫:

“更大限度地关注那些你自己的眼睛所看到而且没有遗忘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全都教给你的孩子和你的孩子的孩子们。那一天你在何烈山,站在你的君主——上帝的面前时,上帝说‘把人们召集到我面前来,我要让他们听到我的话,这样当他们生活在地球上的时候就能学着去敬畏我,并这样教育他们的孩子们。’”[14]

2、父亲有特别的责任

在孩子开始学习圣训时,父亲担负着特别的责任,例如,要介绍他的儿子们参加戒律的仪式。“询问你的父亲,他将会告知你。”[16]

3、父母有相等的教育地位

除了上述这些,教育孩子是父母双方的责任。这一点,我们在不忠诚的并反叛的儿子的例子中发现了一个暗示:

二、犹太人家庭教育的特点

从上述关于犹太教义中家庭教育思想近乎零散的论述中我们能概括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注重学习

为了让孩子热爱书,热爱上帝,据说在每个犹太人的家庭,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滴一滴蜂蜜在圣经上,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22]

(二)注重思考和理性分析

从上文我们发现,犹太人的阅读量非常大,孩子们要记诵典籍,而典籍的覆盖面非常广,既有上帝的训诫,还有先贤圣人们对训诫的注释和理解,有流传下来的犹太法典,还有对法典的认识和评述。尤其是圣经和塔木德。以塔木德为例,它几乎是一部犹太人的百科全书,从宗教典礼怎么进行,到伦理道德、医学、魔术、星相、民间故事、公共事务、谜语、笑话、数学、生活饮食、穿着、宗教生活细节、教育、经商、、婚姻、神话、信仰以及社会责任等等,几乎无所不包。犹太拉比不断的对一个论点进行论证,和其他书籍不同的是,塔木德中很少会存在一个完全确定的单一的论点。例如当一个拉比说“的职业是崇高的”,会有另外一个拉比说“是罪恶的”,并举证说明。但塔木德更终不会告诉你,哪个论点会是正确的,而它更吸引人的地方也在这里:拉比们永远不会就一个论点达成一致。这给人一个感觉:世界上永远没有固守的东西,论点可能因为人的理解力和审视角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23]

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献资料,犹太人重视思考,不追求问题的唯一答案,而是强调说出自己的观点。拉比赖施(Rashi)在他对圣经的经典注释中提出:人们与生俱来就已经理解了圣经原文中的问题,他们要做的是说出自己的答案。[24]

(三)有家庭集体学习的氛围,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典范

公元前5世纪,以斯拉(Ezra)和尼希米(Nehemia)使摩西五经的公共阅读制度化,即定在每周一、周四和安息日为公共阅读时间。这种全家,甚至整个社区一起学习的氛围一定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圣经还强调孩子从父母亲身上学习,把父母视为学习的典范。有些情况下,父亲甚至被视为或等同于神父。[25]

(四)父母共同承担责任,具有相同地位

犹太典籍中专门提到父母亲具有同样重要的教育地位。这使孩子养成尊重父母双方的习惯,有助于发挥教育的合力。

注释:

[3]诗篇Psalms 111:10

[4]申命记Deuteronomy 6:4-5

[6]德训篇Ecclesiastics 1:12

[7]德训篇Ecclesiastics 23:27

[10]申命记Deuteronomy 6:6—7

[12]米示拿Mishinah Pesahim 10:4

[14]申命记Deuteronomy 4:9-10

[16]申命记Deuteronomy 32:7

[21]箴言Proverbs 1:8; 6:20;23:22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论点”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梁启超: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梁启超的教育智慧)”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

网友留言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